他既不知道到时候乡里需要多少啊,也不知道能拨下来多少。谁不都是钱拨下来之后再视情况而定,从来没遇到过季小冬这样提前“分赃”的。

“能不能拨下来都难说。”颜长民给季小冬泼冷水:“现在说什么都太早。”

“不然这样。不论拨下来多少,我们只要1万,把银行贷款还上。”季小冬说:“其他的都归我们乡财政。”

季小冬这是以退为进,她先提出具体分配方式,不论如何,颜长民都得“接招”。

并且面上一定要过得去。

颜长民听了不由皱眉,季小冬今天是一定要让自己把将来的分账方式定下来。

八十年代是国家经济原始资本积累的丛林时期,从国家到地方,一切都在探索,很多形式都没有规范下来。对于季小冬和颜长民要做的这件事情来说,放到四十年之后,可能会犯法,但是在当时,这是上上下下都默认的一种资金分配方式。

78年之后,地方上慢慢松绑,经济发展快,有钱的地方渐渐不想按时交税,不听老大吆喝。

之后几年,国家改革税制,强干弱枝。先把地方上的钱抽走,再通过竞争性的各类项目下发。

谁听话给谁,看你们听不听话。

但是政府不是经济经营主体,怎么办呢。所以政府和企业、个体户等经营主体大家互相“合作”,我帮你争项目拿资金,资金下来我们分。

下拨的资金层层下发,层层留点儿。嗯……大家都不容易嘛。

“拨到乡财政账上的钱。”颜长民沉吟一会儿,对季小冬说:“乡里拿五层,两层给你们村集体,三层给你们合作社,怎么样。”

季小冬讨价还价:“乡里拿四层,给村集体三层。”

颜长民想了想,羊毛出在羊身上,村里有事情也需要乡里拨钱,这里多给村集体钱,其他地方可以少给。

“可以。”颜长民同意:“按你说的,四三三。”

“所有的资金都这么分吗?”

“所有的,你还想要多少。”

季小冬掰着手指算:“区里有吗?”

“区里比我们还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