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页

“我半月前,同汇通的赵总谈了个单子,年底交货,他看中了七款,每款三色各一千件,你同杨姐哪里定下来先把基础款做好,我们将原本挖过来的人负责缝合,开绣片机的人也有,你把关不成问题,赵总的意思先外销再内销。”这件事,做决定前她也认真思考过。

建厂,三人资本加起来不足20万。

对于这个八十年代的人来说,这是一笔巨款,但对于大大小小的工厂来说,不过是准入条件。

劳动保证金一万,工厂公司品牌注册是欧勇亨跑下来的,不连额外送礼和欧尼娜隐形资产,花了5千,画册制作,办公设备花了一万三千五百六十元,厂房租金含一万押金,两万一千六百元,自己外出1800元外务费,5台关键的日式绣片机5万,实际剩下来的钱,满打满算九万八。

工厂开工后,她同安娜就没有额外的收入,欧勇亨约摸能接手自己开辟的市场,但他即将去香江留学,顶多算半年的提成能到手的5-10万。

一味让他把钱投入,欧父就不会睁只眼闭只眼了。

总而言之,按一般时下工厂,招工,进材料,销售,支付工人工资,供应商货款,最多维持3个月。

后续,就是代理商回款,进材料,出产品,挣钱,买设备,厂房,稳技工,出设计,挣更多钱。

这是一条相当稳健的上升之路。

大大小小的工厂,要出头就是在这条路上沉浮。

资本雄厚的外企,国企在这些方面站绝对优势。

他们在市场上有最好的供货材料,最不愁的资金来源,优厚的隐形福利(住房,福利,社会地位),吸引最多人才。

私营小工厂,除了在那几点上走钢丝,想要突围,就需要盒子外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