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郑毕臣道:“姜芸,你要是买雪花膏什么的,我可以让我爸妈寄过来。”

姜芸笑道:“现在先不用,用的时候会告诉你的,咱们亲如一家人,我们从来不和你客气。”

这些日子,她待郑毕臣如兄弟,郑毕臣自然感受得到,难免有些欢喜又有些失落。

等郑毕臣走了,姜晟揽着姜芸的肩膀,“我闺女还是那么受欢迎!”

当年小时候,娇滴滴的小姑娘,单纯得跟汪水一样,多少人悄悄上门打听提亲呢。

原本他和丁桂梅卯着劲要给闺女找个能干体贴的好人家,最好的就是找个退伍或者转业的军人干部,年纪大点不怕,能干会疼人,哪里……算了算了,自己老了,又开始胡思乱想。

姜芸笑道:“爹你可别乱说,郑知青就是我多了一个兄弟。”

姜晟点头:“行,我就当自己多了个干儿子。”

有陈家大队送来的麦子,姜芸家的伙食直线上升,两天里就能吃顿白面,把小哥俩养得都蹿了个头。

有新麦子下来,家家户户都会推磨磨新麦子,上供、祭祖,闺女还要带新麦子在六月六左右回娘家。

一般这时候,就是姊妹们、妯娌们互相别苗头、攀比的时刻,甚至会为此闹出不少故事来。

有人做饽饽俊,有人做得丑,有人拿得多,有人拿得少,甚至就连那饽饽的白、黄,都可以被用来当攻击对方的武器!

姜芸没那个攀比的想法,就是到了日子有空就领着小哥俩和福爷爷一起做饽饽,个个白白胖胖,光溜溜漂亮得很。

大饽饽拿到娘家,邻居们都来看,纷纷说姜芸做得好,气派!

李桂芝凑上来,赞叹不已,“小姑,你是咋做得这么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