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

这些记忆别人不记得了,但周德宇倒还记得清清楚楚,他大哥人挺好的,没有其他家族里那么多弯弯绕绕,就是他嫂子有些斤斤计较,但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兄弟几个并没有因为各自成家就离了心。

想到这里,周德宇就感慨道:“其实挺羡慕大哥你这么多儿子,还是兄弟多点,彼此之前有个照应。”奈何等到他们生孩子的时候,计划生育政策下来了,妻子强制被结扎后,他想多子多福的念头就断了,只能守着这唯一的男娃去想以后。

周德明闻言,拍拍弟弟的肩膀说:“别想那些了,现在云逸越来越有出息了,你们和弟妹这苦日子不就到头了,以后享不尽的福,再说了,我还有三个崽呢,以后让我家那仨多多关照云逸。”

有大哥这句话,周德宇心里安定了不少,举起酒杯说:“都是兄弟,都是老周家的种,是我想太多了,来,喝一个。”

尹秋萍看两人喝完了,连忙拿起酒瓶各自倒满。

周德宇和尹秋萍两口子对儿子的要求不高,能说话,也能听懂话就够了,没有大出息,只能给他未来的路铺好,人缘也得处理好,这样他这一辈,虽然没有亲兄弟,但堂兄弟也是兄弟,一样能够互相照拂。

尹秋萍给两人倒完酒,连忙又给周云培夹菜夹肉。

“看孩子瘦的,多吃点,周末不想回家,就来婶子家住,婶子给你做好吃的。”

看到弟妹这么会来事,周德明这个大哥心里听着也舒服。

第10章 周家兄弟

大人们说话的时候,周云逸默默吃饭,谁的话也不想回,他也不喜欢这个扬着下巴看他的所谓堂哥,对于周家,他依旧很没有归属感,也没办法建立起这些人和他都是有血缘的念头,所以他保持着淡漠,还有距离感。

周云培看弟弟没理他,喝口饮料,直接伸出手推了一把周云逸说:“你不是会说话了吗?”周云培那会听大人聊天,听到叔叔说他会说话了,他从来没听过周云逸说过话,此时一脸的好奇。

周德宇闻言解释说:“你弟弟在家不怎么爱说话,但在学校是会说话的。”

周云培看着叔叔说:“那他为什么不在家说话,他会叫爹和娘了吗,会叫哥哥吗?”虽然弟弟妹妹都是叫爸爸妈妈,但自小在村子里长大的周云培还是习惯称呼爹和娘。

周德宇说:“还没呢,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再过段时间,没准就会叫你哥哥了。”

周云培说:“好吧。”说完看一眼周云逸,撇撇嘴,心里觉得他没准根本不会说话。

周德明吃口菜,笑看儿子说:“你小子性子跟你娘一样急,这种事急不来,赶紧吃,一会儿还得回去上课。”

吃饭时,周德宇和大哥说了周六那天,孩子放假,会带着孩子回家里一趟。

周德明说:“好啊,刚好我家那俩小子也要回来。”

提到他家这俩孩子,周德明就说了大儿子的情况。

“叫他回来是给他安排了相亲,相看相看,也到时候成家了。”

周德宇说:“都20了,虚岁都22了,可是得赶紧相看相看,这男孩子一茬又一茬,现在不提前挑挑,好的不就被挑走了。”放下筷子,拿起碗递给尹秋萍,让她盛碗汤。

周德明点头说:“王晓的儿子不才19岁,去年就开始相亲了,好像是年初订的亲,等过个两年就准备先把婚礼办了,我们家老大都算晚的了。”

絮絮叨叨,两人边喝边聊,说了许多家常。

周德明吃完饭,让儿子自己回学校,又在小弟这里的长竹椅上躺了会,等外面没那么热后,拿了点香皂就回去了。

周德明回到村里,跟赵兰芝说了周六老三会带着孩子回来一趟。

赵兰芝坐在房子里拿着扇子扇风,闻言说:“孩子你见了,咋样?”问他周云逸现在的情况。

这个小儿子,赵兰芝最操心,但这娃又最有主意,她这个当妈的帮不上忙,当初发现小孙子是个痴傻的,她打心眼里埋怨小儿媳妇,觉得都是她的问题,毕竟大儿媳妇和二儿媳妇生的孩子都健健康康,可到了小儿子这里,唯一的男娃竟然还是个傻的,她心里怎么能不怨,到现在也没给小儿媳妇好脸色,也不爱去镇上。

如今听说小孙子好像有所好转,压在心底里的担忧终于好些了,她怀疑那个痴傻的娃未必能活到成年,因此还想着,要不要把大儿子家的老小过继给小儿子,好歹让小儿子那支有个支撑的人,不然以后连个摔盆上香祭拜的人都没有,现在看来是不需要了。

周德明到家后先猛喝了两碗白开水,擦擦嘴说:“好得很,白白净净的,眼神看着也干净,之前给人感觉混混沌沌就是个小傻子,现在瞅着人的时候,正常多了,我观察过,真能听懂话,能不能说话,我还不确定,老三只说在学校会说话,在家不怎么说,我还没听到过他说话,不过什么事情都慢慢来,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终于好些了,咱也不能着急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