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2000年1月5日,《钢琴家》在全美1000家电影院上映了。这个待遇比起《辛德勒的名单》来说要好太多,斯皮尔伯格那部电影在93年公映时直到三天后才达到了100家,最多的时候也不过1400家。这一年围绕在她身边的争论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否则即使以艾德说服院线老板延长《死神来了》和《咒怨》放映时间的能力,也不见得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增加公映时的电影院院数。

公众们也很给面子,即使很多人已经看过了《纽约时报》做的调查,并且也有青年人也在网络上发表了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天才小姐这部电影无聊、沉闷、不好看,只有配乐和后面为德国军官弹的钢琴比较好听,但他们也同意《钢琴家》绝对不能说是部烂片。

可各大影院在上映第一天基本上坐得还是比较满,毕竟能引起大西洋两岸争吵的电影真的不多,加上“安吉拉”、“十九岁的天才小姐”、“二战大屠杀”这些关键词语经过一年的发酵,足够勾起人们一睹芳容的好奇心了,所以当天就300万美元进账!

这个数字完全可以媲美《辛德勒的名单》上映1周半的成绩,在那些沉闷的文艺片中票房当中这已经是个了不得的数字了,难怪有媒体忍不住要酸溜溜的说什么“年轻漂亮就是好”这种话来。不过会冒出这种声音的多数都是欧洲媒体,虽然大西洋对方的评论家们基本上都知道了《钢琴家》情况,可电影毕竟还有段时间才会在上映,没有眼见为实心里再尴尬也总有那么点的也许不过如此的想念。

原本应该趾高气扬抬杠的美国媒体这个时候出奇的没有反击,他们这会儿都把时间花在弥补之前对安吉拉的批评以及采访别的导演和演员上面去了,哪有空管大西洋那边的家伙,与其继续打嘴仗不如等片子在欧洲全线上映后再好好跟他们“讨论讨论”,那个时候回过味来的读者们也会喜欢看的。

“这是部出色的电影,安吉拉在某些细节上做得比我要好。我很高兴能看到又一部描写那段历史的出色电影诞生了,她是个可以挑战所有人想象力的天才。”斯皮尔伯格在面对媒体的访问时如此说道。

“她有着非同一般的智慧,也许你会因为她漂亮的外表所迷惑,进而怀疑她是不是有这个能力,可当你和她合作过后就会知道所有的质疑都是站不住脚的。”这是布洛迪·亚德里安在某个脱口秀问及对安吉拉的印象时的回答。

“只要是她决定了的事,基本上没有不成功的,因为她总是全心全意的去做。”在街上被记者拦住的“公爵夫人”茱莉亚·罗伯茨笑着回答道,而和她在一起的侄女艾玛·罗伯茨则向他们挥舞着小拳头调皮的说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安吉做不到的事!”

好莱坞的大部分导演和明星也对《钢琴家》和安吉拉赞不绝口。作为安吉拉的朋友,詹姆斯·卡梅隆、大卫·芬奇又或者妮可·基德曼、凯文·史派西等人自然是真心实意的称赞。至于其他那些,是因为嫉妒、附和又或者讨好,谁知道呢?

“终于上映了,很高兴我也终于能松口气了。

这的确不是部娱乐电影,而我把它搬上屏幕也不是出于好玩。我只想借着斯皮尔曼先生传记尽可能客观的还原当时发生过的事。当然,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必要的修饰和艺术加工还是必须的。

所幸,看起来我做得还不坏,如果影片在波兰上映后能得到斯皮尔曼先生的亲口夸赞,那就更好了。

我希望更多的人去电影院里观看这部电影,然后回家去重新阅读《钢琴家》这本小说,再仔细查找下有关的历史资料,这样或许能让人更深刻的了解那段历史。无论如何,救一人如救全世界!”

这是安吉拉的博客上最新的一篇文章,经允许后被各大报刊转载了出来,评论家们普遍认为这是为了那位名叫德霍森菲尔德的德军军官鸣不平。斯皮尔曼的儿子安德烈兹曾几次请求以色列官方大屠杀纪念馆授予德霍森萧尔德国际义士的称号,可每次都被拒绝了。

电视媒体也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安吉拉想请她上节目,但是就和以前一样基本上都被婉拒了,即使是奥普拉脱口秀也是如此。

“我不想冒犯你,奥普,但是我真的没多少时间,再过几天我就要去剧组报道了——实际上我今天就应该走的,可因为和朋友们分别得实在太久了,不得不向剧组请了几天假。我想把时间都留给她们,所以非常抱歉我不能答应。”安吉拉在电话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