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直到苗凤花生了那对双胞胎,大女儿苗开云,小名阿云,小儿子苗中举,小名小宝。

许老五和苗家所有人一样,都喜欢小宝这个儿子,想和他多亲近几分。甚至因为苗家的特殊性,对儿子更是多了几分渴望。

可问题也出在这里,苗凤花性格霸道,说一不二,在这个家里,不允许别人忤逆她,怀孕的时候也没少操心外面的事,觉得她除了这身女儿皮,从根子上就是个男人,压根儿就没好好将养。

加上怀的是双胞胎,生的很是艰难,直接伤了身子,躺在床上修养了一年多也没见好转。

再此期间,苗老爷因为外出做生意的原因,出了意外人就没回来。躺在床上修养的苗凤花受了打击,身子更加不好。

强撑着精神打理父亲的丧事,处理家里的生意,拖拖拉拉又过了一年,也就是半个月前,终于是一口气没上来,扔下一家子老少,人就去了。

留下两个不足三岁的孩子和一个一辈子靠丈夫,靠女儿,就没靠过自己的老太太,还有一大堆烂摊子。

要说这个摊子有多烂,时砚扳着手指头一数:“家里的生意听起来红红火火,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外人称呼一声苗老爷。

人刚去世,就能引来隔壁县里的族人前来争夺家产。事实上,说到底苗家只不过在县城开了三间铺子。

一间针头线脑杂货铺,挣的都是妇人孩子的零碎小钱儿。

一间香烛铺子。原本做这个生意,是因为苗老爷之前救过一个制作香烛的老手艺人,人家为了报答苗老爷的恩情,才答应留在苗家做工。

可那老人在苗老爷去了后,不知道与苗凤花发生了何种矛盾,人家带着小徒弟去隔壁县另谋生路去了,香烛铺子没了自个儿的货源,生意成本大大的增加,早就不挣什么钱儿了。

还有一间米线铺子。百安县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米线,米线在当地是一种很常见的吃食,区别只在于其中的工艺和配料如何了。

苗家这个配料方子在百安县就很有名,虽然只是一间不大的米线铺子,味道却远近闻名,生意很是不错。

但问题是,那掌柜卷款潜逃的时候,估摸着早就将方子给摸透了。”

时砚放下苗老爷的手札,忍不住摇头:“算上这间宅子,拢共也就一千两的家底,出动了隔壁三四十的族人,两个族老,一个女婿,三个掌柜,七八个下人,哎……”

由此可见,苗凤花是真不会做生意,性格过于霸道,不仅在家里要说一不二,在外面也是如此,先不说被她赶走的香烛师傅,就是后面那三个掌柜和七八个下人,全都跟商量好似的,在她咽气后第一时间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