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半个小时后,小护士眼眶通红,咬牙忍着悲伤,脚步有些踉跄,背影看起来是那么单薄,仿佛风一吹就能倒,又仿佛野地里的草,永远坚韧不会倒下,继续投入紧张的救治过程中。

这不是特例,而是每一天都能遇上相似的情况,战争的残酷,根本不留给众人一点儿恢复情绪的时间。

时砚所带领的战地医院,是管理最为严格,效率最高,和当地群众关系最好,最容易招到当地群众当志愿者的队伍 。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不断辗转各地,脚步几乎遍布整个华国,居无定所,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时砚这个院长还要带着人亲自去附近挖野菜充饥,将仅有的粮食留给病人熬汤喝,他带着医护人员吃野菜饼。

甚至有一年冬天战况太过混乱,导致整个医院过冬的物资整整迟到了一个月,在那一个月期间,北方夜晚温度零下二十几度,医院里发生过有人在睡梦中被冻死的事情。

打那以后,所有人晚上聚在一起烤火,就算再困,也要有人守着火堆,避免再次发生那样的悲剧。

当时要不是遇到刚好在附近执行任务的宋克己,宋克己将他们军队的物资临时支援了医院一部分,那一月因为极度寒冷产生的伤亡,不比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来的少。

时至今日,又过去三年,时砚才二十二岁,已然是整个战地医院赫赫有名的时院长,从他手术刀下救回来的不说普通士兵,就是津城和安城各路军官,加起来都有好几沓,那些病人的身影遍布全国各地。

尤其是三年前,津城的二把手出差途中意外遭遇岛国人的伏击身受重伤,不仅津城震动,就是安城也受到不小影响。

当时出动了津城叫得上号的所有大夫,国外有名的专家团队也没少请,时间一天天过去,病情丝毫没得到缓解,反倒是所有大夫口径一致的让津城那边尽早准备身后事。

最后还是沪城的竹老爷子因为和津城关系亲密,将时砚的存在告知津城方面。

于是安城战地医院那个年纪轻轻的时院长,就是当年给竹老爷子治好他十年残疾双腿的事情在双方高层之间传开,津城那边实在没办法,眼看拖下去就真的要给二把手准备后事了,直接通过安城方面,火速将人送到时砚所在的战地医院。

安城方面的领导也提前和时砚做好了思想工作:“能救则救,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不得不承认,津城的医疗水平比我们这边强很多,且那些国外医疗专家组都束手无策,因此咱们尽一份身为战友的职责,救不了也不是什么大事。”

反正时砚的领导们是对津城人此行不抱希望,津城的阵仗大到几乎全国都知道,报纸上连着登了好些天,实事播报进度,但凡有一点儿医学常识的人,已经先替那位二把手念了两遍往生经。

甚至津城内部,也有人因为二把手的位置开始蠢蠢欲动,有些沉不住气的,一冒头就被一把手给收拾了。

只能说,二把手生命垂危,津城还没放弃他,原因全是因为这么多年他和一把手合作无间,两人之间的感情和利益关系不是随便什么人能替代的,要是二把手能活着,一把手是不会放弃任何救治机会的。没了二把手,重新搞一个不听话,专门和他对着干的新任二把手上来得不偿失。

本是死马当活马医,基本上没什么人抱希望,但见到时砚后,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