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页

……

一晃眼,东去春来夏又将至。

张老本来只是让杨玉英过来负责筹备训练团建成,最多再带两个月的课,后头再换别的老师,杨玉英也是这般打算,但这课一旦开始上,哪里又还走脱得了?

光是筹备就花了小半年,招生到是简单,燕平及周遭各地的学生们蜂拥而至,报名极为踊跃,一口气就招了小两千的学生。

大半年的时光说过去便过去。

训练营的驻地是前后两排的房子,后面山头上是训练场,大家伙的办公室和宿舍,大部分还得暂时借用燕平大学的。

条件远远比不上在琴岛,如今住的是四人宿舍,杨玉英和杨帆还有另外一个燕平本地的老师住在同一间屋。

夏天闷热,冬天干冷,冬日里到是有煤炉子,只是煤炭少,每天只敢烧一点点,冻得早晨连床都起不来。

吃的饭菜到还好,隔三差五也有几块儿肥肉,只都是大锅饭,浓油重酱。

杨玉英两辈子下来,都没吃得这么糟糕过,她以前是自以为自己不挑嘴……以后再回大顺,估计就成了真不挑食,猪食估计都能乐呵呵吃下去。

偶尔她现在吃的晚饭,比家里小侍女给后山上那些猪准备的还要差一点。

没办法,上头给的经费不足,现在又不得不扩军。

就算吃的这般糟糕,杨玉英也没舍得走。

早晨,她们办公室里的温度永远不冷不热,暖水瓶永远都是满的,桌上会插放新的野花,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书柜整整齐齐。

去年冬日里下了大雪,杨玉英还想着不能贪睡,得去扫雪,结果早晨一看,推开窗户,门前小径都被清理得连一片雪花也不见。

天上的雪下了一晚上,现在还在落,她本以为就算学员们想起来帮老师清理积雪,也会在放晴以后,此时却隐隐约约看到十几个孩子还在拿着铁锹小声喊着号子干活。

门前放着热水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