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槐叶冷淘

如水剑道 花淡茶浓 1570 字 2022-11-14

刘木匠却已坐下,脸上尚有地露出一丝笑,顺手取了只干净瓷碗、从木盆中挑起索饼来。一面动作、一说道:“杨少侠倒有见识!这‘槐叶冷淘’只在春末夏初才做。因是凉食,吃得太早有伤脾胃;若做的太迟,槐叶渐老、便会十分苦涩,不宜混入饼中。故此,非是四季皆可吃得。”刘木匠一面说,手中却是不停:右手捧碗、左手拈起木勺,将盐巴、酢浆、蒜蓉、胡麻油、浑提葱碎等佐料逐一点入。又撒了把切煮好的芦芽丁,拌至均匀,才端到杨朝夕面前:“尝尝。”

杨朝夕也不客气,捧起碗箸便大嚼起来,只觉咸香俱佳,酸凉相宜。便连心底那一丝报仇不得的火气,也被镇得偃旗息鼓,当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消夏吃食!

便在这时,一道有些熟悉的身影、从东面厨下走了出来,摇头笑道:“索饼再好,若无浇头,又算得上什么稀奇珍馐?杨少侠!不妨再添几片老郑新切的鱼脍,只怕你连舌头也要吞进肚子里!”

来人却是“南市屠户”郑六郎,说罢、也不等杨朝夕点头,径直将几片蘸过姜汁芥末的鲂鱼脍、夹入他碗中。接着浓眉一耸,示意他尝一尝味道如何。

杨朝夕却未见识过这等生食之法,不由眉头微皱、夹起一片,小口慢嚼起来。登时一股辛麻之意,从两颊直逼咽喉,随即从鼻孔、双目中泄出!待反应过来,这辛麻之意却如潮退去,而自己已是涕泪横流,却生出一种七窍通明之感!

这时口中未及咽下的鱼脍,香甜中透着清爽。再嚼一口“槐叶冷淘”,顿觉浑身都熨帖了许多,自己从未如此刻这般,将果腹升华成了一种享受。

不由脱口问道:“如此畅快滋味、却不知刘大哥如何烹煮而成?若能学得其法,改日便可做给娘亲、也叫她享一把口福。”

刘木匠正待答话,却被郑六郎抢先道:“这个容易!取面粉半斤,槐叶少许、杵臼榨汁,汁来和面,揉碾切丝。丝如垂索,投入沸汤中煮,熟则捞起,浸入深井水中。盏茶工夫后捞出沥干,便是‘槐叶冷淘’。吃时挑入碗中,加盐巴、酢浆、蒜蓉佐料拌匀,便可开吃。再配上浇头,风味更佳。哈哈!”

杨朝夕听罢,却默然不语。山乡地形崎岖,乡民们烧山开垦得来的、多是狭长干旱的梯田。若种些粟米、黍子、菽豆之类,还能有些收成,却唯独种不得小麦:

一则山高水低,灌溉不易;二则麦熟之后,更易被山中鸟雀啄食;三则山中阴晴不定、时有骤雨,若麦熟时来不及刈完,剩下的麦穗便会泡在地里、生根发芽。另外,收割后的麦穗,需要较大且平整的场地脱粒、晾晒,而山谷平坦之处本就不多,自无法辟出这样的地方。且麦粒须磨成面粉、才好作炊食之用,可庄中只有一座石碾,用来拉磨的牛马又奇缺,故而即便种下小麦,吃用起来也极是麻烦,反不如粟米、黍子之类方便打理……

刘木匠却看穿了他心头所想,登时开口道:“杨少侠勿忧。山中若无面粉,哪日还乡之时、刘某送你几袋便是。现下时辰已是不早,还是快些歇下罢!待明后两日、交付了这口楠木棺。刘某便可抽开空闲,将那‘铁钉打穴’之法传授与你。”

杨朝夕依言拜谢。旋即与吃饱喝足的郑六郎一道,在小院西面各寻了一间茅屋。也不理会蚊子、跳蚤的滋扰与叮咬,沾枕既着,草草睡去。

之后两日,刘木匠为主将、郑六郎打下手,平旦而起、日落不息,焚膏继晷、马不停蹄,终于将那口硕大的楠木棺赶制了出来。

刘木匠竟还有余裕,取来木炭、漆彩与笔刷,在棺木四面逐次绘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以及与之匹配的祥云、山峦、密林、海波纹样。最后在棺盖上绘齐日、月、五星,并有振翅金乌、三足金蟾藏于日月双轮之中。其画工之精巧传神,竟远超暗室壁画。

而这两日间,刘、郑两人忙得脚不沾地,无暇他顾。杨朝夕便亲自上手,照着郑六郎所述法子、连做了几餐“槐叶冷淘”,吃得两人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