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页

“少爷啊,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就忍忍吧。”

“少爷,老爷虽不在,但木棍在书房墙上挂着呢。”

众少爷们:“……”

木棍木棍,到底哪儿来的木棍,自家父亲莫不是中邪了吧?

就在少爷们沉思时,突然传来道惊呼,“早课快到了”!

少爷们浑身一僵,反应过来后拔腿就往里边冲,奈何伤势严重,上台阶时拉扯到屁股的伤,痛得嗷嗷大叫,小厮们齐齐在后边为其打气,“少爷,快点啊。”

迟到又得挨打呢!

少爷们:“……”

这日,负责早课的先生发现竟无人迟到或请假,震惊不已,且问那些学生为何站着背书,学生回答说站着头脑更清醒,直言坐着容易犯困,他们不仅早课站着,全天都站着听课,全神贯注得先生都感到害怕,纷纷找谭盛礼禀明此事。

“他们喜欢站着就站着吧,讲学不拘泥于形式,听课也如此……b'z”

第158章

学生们动作不便,走路姿势僵硬,不难猜出发生了什么事,谭盛礼心里跟明镜似的,可其他教书先生却难以置信,为人师几十载,极少遇到学生被揍得痛不欲生的场景,即使有也是那些粗犷魁梧的武将,而这次挨打的学生里,不少人的父亲是文官。

不怪他们惊掉下巴,文官行事注重礼法,以武力解决问题的还是少见。

就在教书先生们怀着诧异愕然的心情讲学时,日照书铺再次迎来了大批客人,那些人穿着体面,举止高雅,正和柜台边抄书的谭振兴说话。

“犬子天资愚钝,进国子监四年仍无长进,昨天我已狠狠揍过他了,还望大公子转达祭酒大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们若违背国子监监训,惩罚便是。”

其他人纷纷附和,若非这次夏试,他们恐怕还沉浸在‘我儿才华无双,他日必成大器’的假象里,即使拿到儿子考卷以及祭酒大人书信,只怕也以为偶尔发挥失常不会放在心上,幸亏无意翻到谭振兴的文章《为人子之幸事》,开篇以古人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为人子最悲痛的事儿引出那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呢?是父母年事已高仍愿如儿时待他们。

人幼时懵懂无知,是听父母教导,遵先生教诲,慢慢长成于朝廷于百姓有益的人,故而无论到何年岁,父母先生是人生最重要的人,先生教书以戒尺训之,那父母呢?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错,父母有着比先生更重要的责任,先生以戒尺惩戒,父母呢?

谭振兴提到了木棍,聊到了谭家从惠明村到京城的点点滴滴,直言没有祭酒大人时常以木棍揍之就不会有他的今天,这让很多人不禁反思,平日是否对孩子太过纵容,他们自诩温文儒雅,瞧不起武将动不动就揍人,家里孩子做错事,多罚他们抄书或面壁思过,但谭振兴说远远不够,得让他们尝尝苦痛的滋味,人哪,尝到痛才会害怕。

讳疾忌医里的蔡桓侯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刚开始扁鹊苦口婆心的劝他医治,蔡桓侯不当回事,还是后来浑身泛疼才害怕了,忙派人到处寻扁鹊,结果病入膏肓无药可治而亡……

道理太过深刻,诸位大臣不得不慎重待之,故而夏试前就来书铺买了木棍,无意和身边同僚说起,发现都有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人父母的心情果然是相通的,有位穿着青色长袍的大人道,“大公子,犬子资质平庸,还请令尊多费心思。”

此人姓陶,礼部官员,膝下只得一子,平日骄纵得不行,就说前几日儿子嫌出城劳作辛苦故意装病在家偷懒,他非但没呵斥,反而让管家去医馆抓了两副药,以防让谭盛礼察觉儿子装病的事儿不高兴,现在想想,自疚得很,“大公子,犬子懒散,还望令尊严厉教诲”。

谭振兴拱手,“陶大人莫担忧,父亲既是祭酒,必不会置学生不顾,只是他新官上任,人微言轻,就怕少爷们不给面子,所以还得陶大人鼎力支持才是。”

他态度真挚,在场的人齐齐应承,“责无旁贷。”

和他们聊这些谭振兴是心虚的,被父亲发现自己借他的名义做生意,想想屁股就隐隐泛疼,他岔开话题道,“不知诸位少爷平时读什么书?”

忙给众人推荐书架的书……多是修身养性的书,府里多的是,故而买书的人不多,谭振兴又给他们推荐谭振业的字帖,陶大人买了两副,问谭振兴,“可有祭酒大人的字帖?”

“暂时没有。”谭振兴都没敢说书铺的事儿,哪儿敢问谭盛礼要字帖啊,他翻开字帖,解释说,“三弟的字和父亲相差无几,令公子临摹这副字帖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