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页

从学霸开始 敢为 981 字 2022-11-13

只要中国农业工业化20完成,绝大多数人可以不做事了,这很梦幻。

李怀远是一名官员,官员考虑的就实际得多。

第一,农业大学每年就出来5万人,就这点人能干什么?绝大多数毕业等于失业,只有3000人能投入农业里。算上别的农业的学校,总量也不大,就业情况差不多。

一想到13亿人口国家的农业研究,就靠这么点人……

第二,中国的大环境,就不利于新型农业发展。中国是小农经济,每个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年杀头猪,差不多。互联网随便就能查到新技术,但偏偏这批人是最难接收到新技术的人。以及,如果没有销售渠道,学到新技术反而是灾难。

第三,大多数农业工作者,没有一个统一的前进思路,大家各顾各的。每个人生产流程不一样,标准不一样,监管不到位,会造成严重后果。简单说,镉大米怎么来的?

再加上人们技术的落后,绝大多数人的农具是50年前的款式……

就算唐觉晓愿意砸钱做荷兰模式,和农业大学全面合作,毕业生全进盛唐,其实对国家农业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李怀远的观点,必须把农业研究者当“将领”用,而不是当“士兵”。三五个农业研究者可以带上百普通人做超大农业项目,不一定是毕业生,导师带实习生也可以。

这样一来农大的3000人就可以分成1000个小组,带10万人进行新农业研究。

如果模式成功,那就不是每年3000研究者投入,而是5万,每年会带动百万人研究新农业。

再加上其它大学也有农业……

等过个二、三十年,中国出现500万农业研究者、3000万辅助,或许不是梦。

到时候慢慢转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机械化,人们或许就都不用做事了。

唐觉晓采纳了李怀仁的建议,让人写策划。

李德那边唐觉晓也没冷落,毕竟是投靠盛唐的第一个农业大将。

傅梦瑶还有一个月临产,唐觉晓要当爸爸了,决定给员工发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