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页

说到底,南梁的门阀势力与东魏不同,高澄面对的只是那些被六镇鲜卑所挤压的河北士族。

这些人与高氏利益高度捆绑,例如博陵崔氏,最杰出的三崔都是高澄亲信。

在反对无用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接受高澄对选官制度的改革,甚至眼睁睁看他在民间推进文教。

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他们难以渗透拉拢高氏的根基六镇鲜卑。

以高欢起家的第二位贵人,匈奴人刘贵举例。

历史上,他就曾说过‘一钱汉,随之死’,其中或许有故意羞辱高敖曹的原因,但也能大体反应这群六镇鲜卑勋贵,对汉人士族的看法。

高欢所在的晋阳以并州胡,鲜卑勋贵为主导,而高澄所在的洛阳,却是汉人士族得用之地。

但两父子并非对立的关系。

这也是河北士族不敢反对高澄的原因,真被小高王所厌恶,就只能去晋阳讨生活。

而军政分离的晋阳-洛阳二元制,又决定了他们只有在洛阳才能在政务上一展拳脚。

连追随高欢信都建义的河北士族都只能像个委屈的小媳妇。

更何况是包括荥阳郑氏在内,那些未曾立足高氏核心圈的家族。

太原王氏若非出了王思政、王士良,情形比荥阳郑氏也好不到哪去。

萧衍明知科举制的优点,碍于门阀势力,选择了自我安慰。

而宇文泰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他完全照抄了高澄科举制的内容,甚至未做一丁点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