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页

打下了迪化,意义还不仅在于打通了南北通道。迪化城里、以及迪化城周围,苏军建起了一系列大粮仓。这里储存着从南北两疆抢来的大部分粮食。一部分粮食已经运到苏联去了,但是由于这里不通铁路,而苏军的汽车运输能力又有限,还要优先满足战场运输,所以粮食运出的很慢。到明军合围迪化之前,迪化还储存着两百万吨左右的粮食。主要是玉米和小麦。

这两百万吨粮食,明苏两军都看作一笔决定性的战略资源。自古以来粮食就是最重要的战争物资,虽然到了现代,粮食在战场上的地位让位给了武器和燃料,但是一旦达到了200万吨这么巨大的数量,不夸张地说,已经可以左右局部战争的胜负了。

按照每人每天吃12公斤粮食计算,那么200万吨粮食足够228万人吃一年。即使拿一半出来赈灾、另一半来养兵,也可以多扩充110万中亚白卫军。当然,如果按半年算,则可以多扩充228万中亚白卫军。这样的话,就会大大减轻明军的运输压力——至少一年内或半年内,不需要再运那么多的粮食了,而且明军也不必运太多的军队过来了。节省下来的大量运力,可以用来运输弹药和燃料,武装这些穆斯林部队。这多出来的200多万穆斯林兵力、以及多出来的运力,足以保证明军在未来一年内,在中亚保持军事优势。

明军合围迪化之后,莫斯科发来了命令,要求迪化守军烧掉所有粮食,一粒也不留给明军。但是明军再次启动了“拯救平民令”,用飞机在迪化上空散发传单,告知苏军,这些粮食是两疆百姓的生命,每少一吨,就会多饿死好几百人。如果粮食被烧掉了,那么迪化苏军所有尉级以上的军官都将被枪决。

传单上还用好几中文字告诉迪化百姓,现在苏军马上要烧粮食了,这可都是你们的救命粮,你们能不能活下去,就看这些粮食能不能保住了。

本来城内苏军已经把坦克开上街了,严防暴动。但是现在传单一撒下去,暴动再也控制不住了。迪化一个师的苏军顿时又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讯照例被搞断,又是师找不着团,团找不着营。再加上200万吨粮食实在太多,是分成好几处大粮仓储存的,都不在一个地方,所以每处粮仓的守军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电话不通,而派出去的传令兵又很难穿过到处都是暴动的城市。有的粮仓的守军觉悟很高,觉得宁可被枪毙,也不能让这些粮食落到明帝国主义和当地富农手里。他们就点火烧了。然而大部分粮仓的守军都没那么一根筋,都想先守着再说。

城内暴动,加上城外猛攻,很快,迪化被明军攻克了。200万吨粮食中,已经有大约6万吨左右被烧掉了。——粮食太多了,就粮仓守军手里那几百升汽油,仓促之间也最多烧这么多。

……

明军扑灭大火,把剩下的粮食保护了起来。很多项工作同时开展起来:处理俘虏、布置防空、巩固防御工事、拿出一部分粮食在迪化城中发放……另外,很快组成了一个军事法庭,对苏军烧粮食的那个连的军官进行了审判。

军事法庭就在迪化城内的一座粮仓旁举行,那座粮仓正是被放火的一座。迪化城内的老百姓都围在旁边看,“杀了他们”的喊声响彻云霄。明军宪兵好容易才让周围百姓安静下来。法官是明军军法处的一个上校,他最后拉着脸,庄严地宣判道:

“本席听取了辩方和控方的意见,也参考了日内瓦河海牙的相关公约。显然,几名被告都曾经参与了这次针对迪化平民的、人为制造饥荒的行动。现在,他们又犯下了第二次罪行,在迪化人民即将被解放的前夕,无视警告,仍然执意毁坏他们将赖以活下去的粮食。几位被告固然是奉了军令,但根据国际公法和常识,这种蓄意针对平民进行犯罪的命令,是不能够被执行的,否则,执行者也将被视为同犯。基于对人类道义和良知的维护,以及对于国际公法的尊重,现在本席宣判——”

他说到这里,整个法庭的几十人都站起来了。而几个苏军被告本来就是站着的,此时听着身边的翻译,都已经是面如死灰。

法官目光冷冷地扫了一圈几个人,说道:

“处以六名被告死刑,执行枪决。”

“啪!”

木槌狠狠地敲在桌面上。当时六个苏军军官就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