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页

两天的时间内,到了12月29日,明军就推进到了库页岛的最北端——伊丽莎白角。再往北,就是冰冷的鄂霍茨克海了。12月30日,明军向南推进,进入库页岛中部的山岭丘陵地区。

这里全是白雪皑皑的森林。路很难走,但好在一直没遇到苏军。中间经过了几个山中村子,问当地人,他们要么是从没见过苏军,要么也只是很久之前见过。这些与世隔绝的村子,很多人甚至都是头一次见到军队。他们本来就对明军没什么敌意,再收到那么多精美的礼物,更是对明军欢迎备至,每个村子都热心地派出向导,带领明军部队翻山越岭,从最好走的道路往南走。

……

就在这东北亚海上和陆地的硝烟中,1938年来临了。明军在库页岛中部的林海雪原中行军了半个月后,1月12日,先头部队第一次遭遇了苏军部队。

这是一小股苏军侦察部队,兵力大概只有一个排,几十人。他们穿着白色的伪装服,背着步枪,正在密林里艰难地跨着深雪,和明军面对面地走来。而明军的一个侦察连正和他们撞上,两下交火。苏军一个排只有一挺轻机枪,其余全是步枪,而明军的通用机枪是列装到班一级的。每个班都有一挺啄木鸟机枪。除了这十来挺通用机枪,明军近半的士兵都配有冲锋枪。在这交火距离很近的密林环境中,明军火力优势完全压过了苏军。

短暂的战斗后,一大半的苏军侦察兵被击毙。剩下的被抓获。

对这些俘虏的审问中,明军得知,库页岛的苏军果然和明军猜想的一样,完全放弃了北部和中部的防守,而是集中力量据守在南端。他们的主要防线,就在库页岛中段和南段之间的“蜂腰部”。

库页岛是南北走向的一个狭长岛屿,南北最长九百多公里,东西最宽的地方有一百五十多公里。而在靠近南端的这个“蜂腰部”,岛子只有25公里宽,两侧全是冰冷的大海。明军要想进入库页岛南部,就必须突破这25公里宽的正面。

这么窄的防线,显然非常有利于苏军防守,这里距离库页岛苏军的老巢南萨哈林斯克,只有120公里,无论是集中兵力、还是保障后勤,苏军都能做得到。

第161章 库页岛的政治意义

在正统的时空中,这时候的库页岛是日苏南北一人一半的。北半岛是苏联领地,南半岛是日本领地。但是在这个时空,这个大岛则完全是苏联的领土。

明军和苏军在库页岛南部的蜂腰处狭路相逢。明军三个师,苏军只有一个师,如此悬殊的兵力,如此悬殊的火力,苏军也只能选择把防守阵地设在这里。毕竟这里宽度只有25公里,两侧有大海作依托。东边是一望无际的鄂霍茨克海,西边是海峡最宽处,有将近一百五十公里,没有冰封。明军不可能依靠冲锋舟之类的跨海登陆,必须用大型船只。但是制海权在日本海军手里。

但是对于一个师来说,防守25公里宽的正面也太吃力了。明军不但拥有优势的地面火力,还在海峡对岸、以及库页岛的北部平原地带、还有蜂腰部北面的捷尔佩尼耶湾沿岸的广大平原地带,修筑了几个前线机场。

但是明军按照惯性思维、急急忙忙修筑了几个前线机场后才发现,似乎用不上。现在是冬天,而且地处高纬度寒冷的海洋气候中。库页岛的山林间总是弥漫着阴冷的浓雾,天空也总是阴沉沉的,要么是安安静静地飘洒鹅毛大雪,要么是歇斯底里的暴风雪。这种条件下,飞机别说作战,连起飞都困难。

这种能见度不高的天气,对于地面进攻应该说是有利的——苏军的炮火观测员很难看出很远,能听到对面的引擎声、枪炮声,但却看不到目标,报不出坐标,直到明军冲到眼前了才能看见。就是类似1935年底清军趁着大雾南侵时候的情况。

但是这时候日本海军来助拳了。库页岛东西两边,一边一支日军战列舰分舰队,都是以一艘战列舰为核心、四艘巡洋舰为主力、十来艘驱逐舰为辅助的舰队,往岛上明军控制区不断炮击。在这个只有25公里宽的蜂腰部,日军两侧的舰炮完全可以交叉覆盖。密集的重型炮弹不断落下,把这个狭窄的蜂腰部炸得像月球表面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