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页

至于为什么不是整整一万两,而是九千九百两,识滟表示她一点儿都不想知道。

有了钱,母女两人收拾收拾,将大黄狗还给人家,包袱款款的去府城。

府城那边,为了省钱,杜父和儿子杜识有挤在杜识有租的院子内,院子里共有五间房,共住着五户人家,吵吵嚷嚷,拥挤的很,尤其杜父是个病人,需要清净的修养,在这里就更加难熬。

原本杜父是想瞧了病,直接回家,但大夫明确的告诉他,他这毛病不能继续拖下去,否则于寿数有碍。

且要时常诊脉,便于调整药方用量。

杜父只能和儿子继续挤在一间小屋子内,白天还好,杜识有在书院读书,杜父关上房门,能安心看会儿书。到了夜里,父子二人躺在同一张床上,一翻身就有掉下去的可能,床板也会咯吱作响,难得体会了一把父慈子孝的大好时光。

要问两人的感受,那就是再也不想这般父慈子孝了。

这天傍晚,杜父和杜识有二人手忙脚乱的在小火炉上煮粥,这是整个院子最为闹腾的时候,下工的大人们扯开大嗓门骂娘,不懂事的小孩子围着大人打闹,家家户户开始做饭,各种饭菜的味道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人间烟火气。

就在这样的时候,杜识有一转头,瞧见拎着包袱,顺着大开的院门,一脚踏入院子的妹妹。

不怪杜识有眼尖,实在是识滟瘦瘦小小还黑的长相太有特色,不管走到哪里,永远都是人群中最靓的崽儿。

不仅有他妹妹,身边竟然还跟着他娘。

杜识有惊得筷子掉到地上都来不及捡,直接扑到两人面前,急切道:“娘,阿妹,你们怎么来了?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