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人来到学宫,只要呆上个一年半载,扶苏就有自信说服他们。

因为不管是这个世界此前人族统一的安定局面,还是三千界中其他成员的经验都告诉扶苏,只有大一统才不会有战争,百姓才有机会安居乐业。

这个时代专注于修学的大家,又有几个不会被“天下百姓俱欢颜”的愿景所吸引呢?

更何况他们若是参与进来,日后他们的名字都将被刻在学宫之前的纪念碑上,他们的功绩会和著作一样安置于万世藏书楼中流传千载。

于是先来的一批被这样的愿景吸引后,他们就能够转而影响到后来的一批,再加上扶苏时不时拿出一些新的理念,足够让他们醉心于此。

等到气氛差不多了,就可以派他们去生院做最重要的一步——教生院学生读书。

生院成员都是秦国暗卫从各地捡回的孤儿,从小告诉他们是秦王让他们活下去,请大家教他们读书习字,按照各自的天赋培养他们。

等到秦王差不多都将天下平定,他们也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至于培养他们花费的钱财,那些现在还在限制数量的玻璃制品和香皂等功不可没。

毕竟就是因为六国多的是这种奢侈攀比的王公贵族,才能让秦国对这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廉价的原材料换来昂贵的金玉,这买卖可太划算了。

学宫并不是在灭韩这大半年中建立的,在扶苏看到造纸术时他就模糊有了这样的想法,自然也就在那个夜晚一并与秦王提起。

于是伴随着纸的出现,秦国这座由长公子主持的学宫也逐渐闻名六国。

等到扶苏从榆次回来,学宫已经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