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

“因为光业与农业真的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都需要整理土地,农业是松土,而光业是夯实;其次,都要撒下种子,对光业来说,就是各种设置,自动化发电、储电、生产、再发电;都需要阳光,对光业来说尤其重要,农业需要水,光业也需要,还有铁矿与硅;种子会发芽,会抽枝,会长叶,然后生出新的种子,继续复制、扩张,周而复始,光业农场与这个过程完全相同,只要存下足够的电力,就会生产出新一套自动化设备,向远方符合条件的区域扩张。”

老司长满足地叹息一声,好像刚刚发表了一通伟大的言论。

陆叶舟觉得自己该说点什么,于是道:“还真是一样。”

“当然,完全一样,早期的人类自有伟大的地方,三百年啦,我们在许多方面超越古人,但是在光业农场方面,进步极小,甚至还有倒退。因为这一套设计得太完美,没有多少改进的余地!”

“原点。”陆林北小声说,出口之后才觉得不妥。

“你说什么?”老司长问,第一次直视这位年轻人。

“原点,光业农场是人类的一个原点,我们围绕着它分布,大多数人感到舒适,所以不愿开拓新的原点。”

老司长坐下,缓缓点头,“可以这么解释。对我来说,光业农场就是一个奇迹,它与农业还有一个重要的相似之处,你了解吗?”

“不了解。”陆林北觉得还是保持无知状态比较好。

“原始人类为了维持生存,需要不停地捕猎、采集、种植,开发新的食物来源与生产手段,每找出一种,就是一场革命,但是这样的进步越来越慢,一场可能更加重要的革命悄悄酝酿,最终解决人类的食物问题。”

老司长卖一个关子,沉默多时,直到两名年轻人的脸上露出困惑神情,他才继续道:“那就是储存粮食,与生产粮食的进步相比,储存粮食的进步是悄悄的,一代一代积累,终于,积累的粮食能够覆盖两次收获的间隙,再后来,能够覆盖两次饥荒、两次天灾……覆盖的间隙越是长久,人类的生存能力越是强大。所以,储存与生产一样重要。”

陆叶舟拼命点头,还示意陆林北跟他一块点头。

“人类在能源问题上,走过的路与此类似,只是更晚一些,很长时间里,人类关注于生产能源,因为它能立竿见影,新能源层出不穷,尤其是核能,被寄予重望。可是几百年过去,核能仍然只是补充,因为与光业相比,它永远都绕不开安全问题,但安全不是光业胜出的最重要原因。真正让光业变得不可替代的,是电池,真正解决问题,让人类能够开发新行星的技术,不是某种新能源,也是电池。”

“电池是一种储存手段,当它的储存能力能够覆盖两次发电波谷的时候,突破了重要的阈值,质变发生了。与食物储存一样,电池覆盖的周期越长,能源越稳定,成本越低廉,慢慢地,它能覆盖两次天灾、两次人祸、两次意外……”

“自动化光业农场就是这样在荒芜的行星上立足,生产能源、储存能源,然后复制下一个农场。当然,技术总是不够的,再先进的电池也有覆盖不到的周期,许多农场,应该说大部分农场,毁于数十年以至百年不遇的狂风、洪水、地震等等灾害,以至连种子都没留下,这样的行星,人类无法居住,如果不幸选择移居这样的星球,只能与农场一块消亡。”

“有句话叫‘朝菌不知朔晦’,朝菌的周期太短,看不到夜晚的来临。光业农场、各个机构与部门,乃至人类本身,都有周期,一旦这个周期长到超出认知,就意味着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