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与需要的偏差,造就了一对各自委屈的母女。

“哥哥,你要有时间的话,再陪我去一次厦门吧。我想把病治好了,彻底治好。”林呢喃说。

“有时间,一直有。”顾羽毫不犹豫。

林间路的死是林呢喃心里最大的结,如今知道了真相,这个结已经开始松动了。

再见黎老师,她彻底打开了自己,谈避不开的原生家庭,谈单纯中夹杂着酸涩的童年,谈对父亲的自责,谈对爱情的顾虑……

黎老师更多时候扮演的是倾听者的角色,不会说教,也没有摆出条条框框的建议,只专注地听着,林呢喃便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愿意继续说下去。

愿意诉说,敢于把自己剖开给别人看,往往是自愈的第一步。

这次问诊,黎老师只给了一条建议。

“李玫瑾教授在节目上说,人的心情和身体一样,需要不同的‘营养’。就像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身体才能健康,心情也是这样。”

“不能一天到晚窝在床上,也不能连续看十几个小时电影,其余都不做。你要让自己习惯每天至少做三件事,最好在不同的地点。比如,看看电影,散散步,和朋友约个下午茶……”

顾羽奉为金科玉律。

凡是有可能让林呢喃好起来的尝试,他都愿意执行。

午后书店“心晴专区”的书已经被他搬空了,林呢喃休息的时候,他就打着小夜灯划重点,并且拍照截图存进备忘录,有空的时候就温习。

手机内存被挤爆,干脆买了一整年的扩容包。

用午后的话说,他已经是半个专家了。

《少年时》被送去过审,顾羽和公司正式走起解约流程,没有其他通告,有大把时间赖在家属院陪伴加监督林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