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因有景行宗坐镇,鸦雀无声。

隔着人群,能看到中央景昭的古铜高冠,朝那边走去, 童殊远远注意到一个人。

那个人站在景昭对面, 正好面对童殊。

此人一身素简的青罗长衫,手持一把玉白纸扇, 身后站了一队人, 呈众星捧月之势将他拱在中央,他长身玉立,仪表堂堂,在一群人中犹如珠玉般,十分抢眼。

走近了才发现, 看似朴素的长衫,其实用料是极名贵的云锦,绣了细密的同色暗纹, 袖口和扣带俱是素玉打造, 衬出雅人深致的气质。第一眼是简素, 第二眼是矜贵,第三眼是雅致。

极是出众。

童殊不由多看了他两眼,生出几分似曾相识之感。

他并未掩饰探究的目光, 那男子被他看着,起先不在意,被他看久了便迎上他的目光,对他礼貌地点头致意。

目光对视之下,童殊愈发觉得此人似曾相识。

童殊与辛五走到近处,景昭回身看向他们。

景昭原是板着脸的,见到童殊时,竟瞬息之间敛去了厉色,换上了温容道:“童公子、辛先生请到这边。”

他这一请,众人目光便都聚焦过来,那雅致的公子也投来好奇的目光,却不像旁人那么露骨,淡淡看着,得体而自然。

景行宗因“执道者”的特殊身份,保持中立,不涉各宗之事,平素不与各宗结交,处事冷漠刻板,这是众所周知的。

全宗上下清一色的棺材脸,令人见之胆寒,且越是办案时,脸色越是吓人,与人交谈都跟审讯似的,多跟他们说一句话都要去半条命,是以各门各派对景行宗皆是避之不及。

此时此地,四具尸首并排列在地上,边上站了一队景行宗行者,旁边还围了死者家属、证人等一干人等,最是严肃的场合。这种场合,景行宗之人个个煞气冲天。

尤其景昭,他身为一宗之主,修为高绝,一身煞气绕着周身,人人噤若寒蝉。

然而,就是这样的景昭,在这样的场合,居然对童殊、辛五温言款语,特殊礼待,引得周围之人纷纷向童殊与辛五投来诧异的目光。

而童殊面色含笑,辛五冷若冰霜,于是大家偏爱看童殊。

童殊被这么多人看着,他却只看那名雅致男子。以童殊五十年前的见识:论雅,仙门中最雅的当数芙蓉山。其中以陆岚的清雅最是著称,一张长琴,一袭芙蓉碧衣,外表上是称得极雅极清。论贵,则是南边一个仙门,喜着重锦,佩带金玉之饰,是几千年的名门,血统贵,行头贵,贵不可言。

而两者结合,极雅极贵的,却是少有,这是童殊见过结合的最好的一个人。这是第一个给他这种感觉的人,他印象里是没有这样的人,却总觉哪里熟悉,他索性与那男子对视起来。

他这般盯着人不放,让人有些为难,那男子被看得面露疑云,便礼貌地朝景昭投去求助的目光。

景昭简短介绍道:“青凌峰峰主,傅氏宗主傅谨。”

得景昭引荐,傅谨便对童殊含笑点头。

傅谨风度娴雅,礼数周到。

却有一名傅氏家使架势十足地出列,维护傅谨的威仪道:“这是我们颜回尊。”

傅谨拦了一下家使,对童殊主动温声道:“不敢担什么尊,傅某表字灵安,小公子叫我表字便可。再则,傅某在甘苦寺学佛,有号颜回居士,也可叫我颜回。”

乍一听到甘苦寺,童殊心中一阵微妙。

他与甘苦寺颇有渊源,孩童时差点被剃度收为小沙弥,是以知道甘苦寺是不收俗家弟子的,此时一听傅谨所言,不由心中生出疑问:甘苦寺何时开始公开收俗家弟子了?那甘苦寺住持一嗔大师是出了名的不问俗事,怎的会允许寺里的俗家弟子大行其道?

囿于场合不对,这疑问只在童殊心头转了转,并未问出。

--

而至于这位傅谨,童殊一听姓傅,心中便大约知道了。傅姓他非常熟悉的一个姓氏,他很快从记忆中拣出一个名字。

傅涯。

傅涯曾是芙蓉山灵资总管,陆岚的心腹,常年躬着背,年纪不算长,却谨慎得过分,像个小老头儿。童殊虽自小被排除于宗务外,但到底是嫡公子,明面上宗中各峰主和掌事见了他都得对他礼敬有加。

这傅涯因是灵资总管,童殊接触的多些。他少时爱做些玩意儿,常要用到灵资,每每去找傅涯,对方常是面上热情应下,私下里再去请示陆岚,得了陆岚的回绝便压下东西为难的不能发给他。这般面上老好人的作为,每每叫童殊无法挑错,想怨都怨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