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小型编队里的三艘舰船,将会形成三种不同的运行模式,一艘有人舰船负责侦查,两艘无人舰船则分别负责能源收集与快速生产。

每支编队在抵达预定位置时,必须对外至少派遣出数量不低于一万的微小型无人侦察机,并且还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保持平均每天两千台侦察机与一千台察打一体无人机的生产规模,同时还得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持续提升工业产能规模,加快无人机的产出。

得益于此地距离银心已经较近,恒星密度大为提升,几乎每个编队的覆盖区域附近都能找到一到两枚乃至更多的恒星。

在新型恒星快速开发技术的支撑下,这些小编队只要能不受外力干扰,产能爬坡速度将会迅速达到极限。

按照唐夏傲的要求,这些小编队必须保持平均每两年至少榨干一颗恒星的开发能力,且这依然不是最终标准。

因为一年后,十九万个编队的位置将会整体外移,继续扩大包围圈。同时每支编队的无人舰船规模数量必须从两艘开始翻倍。

除这些基本布局之外,唐夏傲率领的来自核心舰队的中型折跃舰船不列入各个小分队,而是保持完整规模。

一旦分散小编队的侦察机发现敌踪,不得自主接敌,而是迅速撤离敌人的行进路线。

同时,整个庞大的链式阵型将会快速机动起来,附近的其余编队迅速互相靠拢,开始整编兵力,在达到足够规模后,这部分编队中的战斗力才能接敌,进行第一波战斗。

交火时,这些人类舰队必须执行打得过就歼灭,打不过就拖住,拖不住又扛不住的就重新散开,重新集结,等待更大规模的编队整合支援的游击战策略。

至于具备折跃能力的高机动力中型编队,则将在唐夏傲的率领下于第二时间快速抵达战场,负责对强敌进行攻坚与歼灭。

那么,在这等计划之下,无论是里面的部分敌舰集结成功,成建制的冲出来,还是从别的地方扑来的复眼奴族舰队试图冲进去接应,都会受到爆炸区舰队的全力打击,并且爆炸区人类舰队的军事实力与生产能力,还会与日俱增。

唐夏傲在绿洲星基地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围绕恒星爆炸区的特性,推出了将化整为零与迅速集结形成区域优势兵力的战术完美结合的新型作战方式。

在唐夏傲写给周东来与帝国本部的报告中,他如此说道:“我必在此全歼敌军主力部队,同时也可利用区域、体系、装备与特种战力优势,对敌军形成围点打援的局面,能多歼敌一艘,便是一艘。”

经过严密的讨论与计算,以及主脑繁星进行的大量模拟,周东来、安德烈与帝国本部指挥官认可了唐夏傲的策略。

只要各个小编队里的人能完美完成各自的任务,唐夏傲创造的以无数侦查机与察打一体无人机形成的多圈层情报体系与防御体系达到预定目标,那么唐夏傲的策略便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可能完美达成。

却说另一边,绿洲星内的局面也在一日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