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科学院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良算法,才终于成功计算出让特种巨舰于小范围内执行曲线运动,并顺利达到光速冲入亚空间的办法。

但接下来又有三支舰队在尝试通过亚空间穿越战区时,受到外部战区能量和紊乱空间的冲击,遭遇亚空间短暂崩塌而提前跌出亚空间,并落入敌方作战单位的包围,亦或是直接撞击在敌我双方的集火弹道上。

另外还有两支舰队几乎成功落位。

但其中一支落位时黑洞炮发生不明故障,未能开火。

另一支舰队找到了故障原因,并特别加厚了黑洞自旋子发生器主控芯片的外部防护层,以防止被浆磁诡雷造成的异磁场干扰。

第九支舰队几乎成功,黑洞自旋子炮只差十秒就充能完成,但却还是被蜂拥而至的刀锋螂提前击破,以至于功亏一篑。

负责最后一门黑洞炮的大风舰队肩上的担子突然重了起来。

这是黑洞自旋子炮开发第一阶段开发完成后的首次试验,如果大风舰队再失败,那么研究院便不得不重新制造第二批初代黑洞自旋子炮,至少需要耗时三周。

三周后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料。

即便第二代制造成功,又需要一轮新的测试,也不知能否达成目的。

9月18日,地球北京时间下午六点三十三分零七秒,大风舰队抵达光速,进入亚空间。

刚刚折返休整不足半小时,成员尚余一万二千余人的洪流特攻队几乎同时出发,也进入亚空间。

六点三十三分十二秒,大风舰队出现在被命名为dl333号棱舰的后方72光秒的位置。

比原定目标地稍远了02光秒,原因是舰队在亚空间飞行时,受几乎同步进入亚空间的洪流特攻队造成的纵波干扰,稍微偏离方向,但问题不大。

在落位减速时的剧烈震颤中,身处黑洞炮巨舰内,同样百余岁且身经百战的女中将叶风双手扶住栏杆,口中快速汇报消息与下达命令。

“大风舰队定位成功!旋流超曲运动误差率172,误差分析报告已提交。黑洞炮开启充能!开启统一力护盾、类曲率膜层护盾!辉光弹幕炮齐射开火!组成掩护通道!”

舰队首席情报员同步汇报,“已检测到dl333号附近三百光秒内出现大量短程折跃波动,共计十五万刚诞生的新型刀锋螂即将抵达!敌舰后置干扰炮已开始充能,第一批暗能量吞噬云团将在六秒后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