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大型运载舰已经无法安全的穿行于航线中。

只要大型运输舰敢出现在航线上,肯定会被巡逻扫荡的刀锋螂发现。

人类只能化整为零,派遣些微小型人工或智能舰船少量多批次的穿行于航道中,以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周期的想方设法把更多能源电池带回幸存星系。

即便如此,依然会有小型单位时常遭遇敌袭。

如果碰到的不是刀锋螂,而是甲虫或是蜻蜓战机,还有机会拼上一拼。

如果碰上刀锋螂,则基本只求能多逃一秒便是一秒。

尽管危险重重,但这些长途旅行的搬运者从未停止过奔波的脚步。

没人在乎死亡,就像每个人都知道空难的死亡率超高,但人依然得坐飞机。

总有人要牺牲,但也总能有人可以顺利抵达目的地,把宝贵的电池带回去。

由于微波输电无法跨越行星系,戴森膜能源基地星系的主要产出便在电池上。

在完整的工业体系中,每一块高性能电池,都能转化成数十架制式战机。

几十块电池就能转化成一艘小型战舰。

搬运者也经常临时更改目的地,可能是前方的能源基地出现了刀锋螂的行踪,也可能是返程目的地星系已被摧毁。

自很多年前开始,复眼者更改了战争策略,开始逐渐清洗与封锁人类的科研能力、工业能力和人口补给能力,并持续掐断人类补给线后,搬运者便成了重要工种,从业者众多。

自3118年底,复眼者建成蛇形星门,开始侵占或摧毁人类星门后,搬运者的数量又在短时间内暴增无数倍。

数量庞大的形如宇宙流浪汉的搬运者,用生命组成了晨风帝国残存殖民地的血管,支撑着帝国最后的余晖。

总之,在庞大的帝国星图上,绝大部分曾经繁荣的人类殖民地早已变成了一个橙黄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