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灵感与理论基础建立在太阳系外的次级文明、特殊材料和宇宙奇迹上的知识,在太阳系内部却根本不可能凭空想象出来。

这次他成功走出来了,并接触到无数殖民地用五百年时间扎根闯荡发展于猎户臂内,穷尽万亿计的十数代人的智慧收集到的宝贵财富。

陈锋认为这些才是重点。

首先,假如他记住存在可用资源的每一个星球的方位,等回去之后,甭管是否继续严格执行《规划》,他都能把这些信息藏进《狂人猜想集》里,又或是干脆不要脸一点,用科幻小说或者系列电影,直接把这些星球打上标记。

那么等下次人类在二十四世纪甚至二十三世纪冲出太阳系后,陈锋留下的信息,就是一张打满标记的“藏宝图”。

人类一开始就知道哪些恒星系里有东西,哪些恒星系纯粹白给,哪些星区里有能够轻易摧毁舰队的自然灾害,人类将能顺着“藏宝图”有的放矢直奔目的地,定能节约不少时间,少死很多人,这肯定能进一步加快银河人类在外面的发展速度。

另一方面,陈锋还能将自己吃透了的部分“标准答案”放进历史中。

他也想知道,假定下一条时间线中太阳系人类战胜了二十六世纪初的灾难,文明还能存在,那些一直生活在太阳系物理规则之下,呆在与人类最契合的环境中的后人,能不能在对外界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着这些本不该得到的知识迸发出一些耀眼的思维火花。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

宇宙中几乎不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恒星,总会有细微差别,或许是质量,或许是密度,又或许是组成成分,又或许是寿命的阶段。

不同的恒星将会对宇宙释放出不同的辐射、粒子流、引力场、磁场等等,无数个相关参数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区别。

人类可以通过改变各种参数而模拟出与地球表面无限接近的环境,但唯独有一项无法模拟。

人脑中有磷原子上的量子坍塌形成的漩涡风暴,恒星也有,并且更强烈,笼罩范围与引力场范围基本一致。

如果某人站在银河系上空几十万光年之外,基本脱离了银河系内每一颗恒星的引力场范围,但却依然逃不脱银心黑洞的引力场,更逃不脱宇宙中无处不在的背景引力场。

人类除非躲进曲率亚空间,否则无时无刻不在这量子风暴的辐射范围之内。

当同一个人处在不同的恒星引力场笼罩范围时,受外部环境影响,思维风暴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些影响,呈现出细微差别,体现在逻辑思维的底层结构上,具象在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上。

这差别很小,几乎微不可察,但却客观存在,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