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卡德沉吟片刻,“《光明王》、《环形世界》、《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基地》系列。”

陈锋比出个大拇指,“好眼光。但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

“很多公认的经典长篇科幻小说,大多产生于几十年甚至近百年前。近些年虽然也有不错的好科幻,但经典长篇巨著的数量与过去完全不能比。你觉得这是为什么?是因为现在的读者厚古薄今吗?”

刘卡德略显尴尬,“抱歉,我不太明白厚古薄今的意思。我的中文水平比较一般。”

“就是当代人总会去特别推崇以前的故事,对与自己同时代的作品先入为主的表示鄙夷。哪怕这些作品本身的质量其实不分高下。”

在如此讲的时候,陈锋想起了早期时间线中刘卡德自己的《星河不灭》系列。

这本书成就经典,并被改编成著名电影,也是发生在他本人过世后几十年的事了。

在刘卡德还活着时,《星河不灭》没少被喷。

刘卡德咀嚼了一下陈锋的意思,“我明白了。但我认为可能是这些了不起的作者用提前几十年的眼光,从纯幻想的角度切入,又找到足够合理的科学依据,在巨著中描绘的未来理论,在这些年里逐渐被认可。科技进步证明了部分原本纯粹架空的理论竟真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让他们在几十年前的幻,渐渐的变成了如今的科,所以才被封为经典。”

陈锋笑着点头,“是的,哪怕某一本书错了一大部分,可里面只要有几个点是正确的,故事本身又符合逻辑,那么这书便不失为一本好科幻。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当代的经典科幻越来越少了。你得知道,刚才你说的那几本书,在刚刚诞生不久后就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

刘卡德想了很久,无奈摇头,“这太深奥了,陈老师您知道原因吗?”

陈锋点头,“我的确知道。”

陈大师心中有结论,但这不是他本人的独创,而是来自多条时间线里众多史学家和文艺工作者的归纳总结。

当人类文明步入公元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时间的继续推移,人类仿佛真就失去了想象力,此后创作的科幻作品是一代不入一代。

科幻越来越幻,越来越不科。

譬如第八时间线中,二十一世纪还有《三体》、《星河不灭》、《发条女孩》、《影子先生》等作品,此后却不可逆的日渐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