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陈先生你这引擎究竟能达到怎样的效果?”

陈锋点开一部近两年以特效著称的大片,说道:“画面的精度、拟真度、表现力,非要用数据去衡量的话,我至少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三倍。至于渲染速度,应该会达到当前最高水平的……嗯,10倍。另外,修改的难度也会下降很多,甚至可以在原画的基础上直接生成模拟环境,然后想怎么微调就怎么微调。”

詹姆斯·迪亚兹闻言,琢磨片刻,发了狠,提出另一件事。

陈锋这才知道他刚才在苦恼什么。

正是他手中这部正在拍的片子的后期特效。

詹姆斯·迪亚兹在多年前就围绕自己的需求搭建了足够庞大与专业的技术团队,与多家遍布全球的大型后期特效团队保持深度合作。

在后现代电影工业的技术水平上,他自认第二,大约也没几个人敢自称第一。

可即便如此,他总渴望做得更好的心思却从未被满足过。

他永远保持挑剔,保持不满。

这次便有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将他给难住了。

换作别人肯定愿意蒙混过关,但他不肯。

如果要达到他理想中的完美效果,除还得追加超过五千万美金的投入之外,等到杀青后,大约还需要增加四个月的制作周期。

可按照电影的发行计划,时间来不及了。

陈锋听完詹姆斯的需求,亲自拍板,决定以两千万刀的价位接下这活,并将交货周期压缩在一个月内。

虽然詹导对陈锋的能力绝对信任,但陈锋还是出于商业考虑,在付款模式上做出了巨大让步。

光影工作室毕竟是才刚搭建出个框架,连员工都没几个人。

这首笔生意的订单又高达两千万美金,合同整太苛刻了对别人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