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老头年轻时还蛮帅,配的三十岁的帅照,就很恬不知耻。

还有些四十岁的年轻人,现在成就不算高,到老时才学问大成,配图便是六七十岁老态龙钟的模样。

但这部分人一报上名,陈锋立马就能知道这是谁,逮住别人的成就一通好夸。

别人立马受宠若惊,赶紧互相吹捧。

现场这感觉还挺别致。

一方面是当代人佩服陈锋的年轻有为,另一方面是陈锋通过后世的观察佩服于这些学问家的终生成就,彩虹屁简直互相吹到飞起。

伊伦现在已经是半个陈锋的人,全程陪同着。

在正式会议开始前,陈锋和现场的人们互相认识得差不多,又和伊伦、劳尔森与另外两个诺奖得主站到一张桌子旁简单交流。

这两位诺奖得主暂时没有跳槽的心思,手里项目也多,又是负责人,挪不了窝,对星锋研究院依然表示了极大热情,各种遗憾着自己很神往,但去不了。

来自it的威尔逊实验室的负责人威灵顿博士好奇地问道:“其实我很想知道,陈博士您打算将星锋研究院建设成一个怎样规模的科研机构呢?”

陈锋不假思索道:“最大、最强,一个不收学费的哈佛大学。”

威灵顿和另一名正来自哈佛的诺奖得主双双愣住。

两人有点想笑,但又觉得这不符合社交礼仪,对方也不是无知的精神小伙,语气还挺认真严肃的。

来自哈佛的斯宾塞教授揉揉脸,“陈博士您真会开玩笑,我们先不考虑哈佛里的学者和优秀学生的价值,只说各大实验室和各大产业科技企业里的设备,您确定清楚要再建一座哈佛需要多少钱?”

陈锋点头,“我知道啊,固定投入至少要五千亿美金嘛,我又没说一口气吃成个胖子。慢慢来嘛。”

斯宾塞继续摇头,“但世界已经有一个哈佛了,为什么要再建一个浪费资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