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赖恩在旁边坐下来,“那你觉得什么是直觉?”

陈锋:“我们先去推测人类的思维究竟是什么。古人以为是灵魂,仙侠小说里讲神识,顶级程序员则认为思维是一段特别复杂的程序。当然,在二十一世纪的阶段,也有人认为人的思维其实是磷原子里的量子坍塌。”

赖恩:“我比较认可最后一种说法,但这个比较玄学,也无法被确凿的证明。同时这也否定了现在很多人憧憬的另一项科技,也就是思维转移和机械永生的可行性。”

“我也比较认可这种说法。因为到了一千年后,我看到了更明确的说法,比单纯的磷原子量子坍塌更复杂得多。无数次超低能级的量子坍塌聚合在一起,形成了量子思维风暴。我们的思维本质就是一种既有规律,又无规律的量子风暴。我们的记忆就是量子风暴中比较有规律的那部分,我们临时发散的想法则就是无规律的那部分。”

“两个部分都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互相依托,才算得上是个完整的人。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时,一开始大脑中的量子风暴是没规律的。但通过训练与强化记忆,原本无规律的量子风暴开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那么就形成了记忆。当然记忆也会被遗忘。遗忘的原因就是量子本身倾向于呈无规律化,强行捏合而成的规律可以维持一定时间,但从有序走向无序的这个倾向,是无法阻挡的。”

赖恩,“但我们也可以通过重新学习和在工作生活中的反复运用来重新稳固规律。”

陈锋点头,“嗯。我们可以将我们碎片化的记忆,视为组成量子风暴的一个又一个小漩涡。由于各自所学和涉猎范围的不同,这些小漩涡会属于同一个类型,相互间又会行成一些似有若无的联系。平时我们很难意识到这种联系,但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当我们的情感对某件事产生特别的渴望时,渴望解决问题的情感会成为驱动力,并让这更大的规律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来,这就成了我们的直觉。”

赖恩:“所以你认为直觉应该建立在相对完备的知识体系上?”

“当然。我举个例子,顶级程序员通常都是很聪明的人,但如果你让他去干木匠的活。他面对一个难题,挖空心思也想不出办法。可如果是个木匠,只靠灵光一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反之亦然,让顶级木匠去编程,哪怕他稍微学过一点基础知识,但面对自己知识框架之外的东西,也拿不出办法,程序员即便也没学过,却能靠相关领域的知识累积,完成一次自我发散。”

赖恩:“所以人类的玄妙之处就在于直觉?我们总能做到超出自己原本能力之外的事,这让我们的上限变得无限高。所以复眼文明必须要消灭我们?”

“是的,换位思考一下,我们的潜力强到我自己都怕。但这只是原因之一吧,其实复眼文明要消灭的不只地球人,它们对整个银河系里其他文明执行的都是相同策略。”

赖恩:“这样吗?放养?”

“圈养。”

“一般圈养到什么程度?”

陈锋想了想,“这个倒没办法百分百确定。你们都知道太阳系屏障吧?我推测,如果是被屏障提前封锁在里面的文明,那么他们可能会至少放任到两级以上吧,但这个我们也没见过。走得最远的人也只离开了太阳系不到两百光年而已,连猎户臂都没看完呢。就我们发现的那些遗址,基本都处在一级文明的附近。”

赖恩:“想不到你也用卡尔达舍夫分级这种过时的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