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银河系中的每一片区域,都有可能突然遭到封锁。

……

技术人员那边交换的信息量更加庞大,迅速完成情报交换与科技互通,重点在于三方各自的情报与科技发展路线。

交换信息后,便是吸收。

三个星区的科技发展路径稍有区别,但差异不大,毕竟大家依然共用一套基因信息结构,相互间并未产生生殖隔离,思考问题的角度会因区域不同而出现细微差别,但总体前进的方向却是一致的。

两大殖民星区并未受到z菌的侵袭,也没有诞生赖闻明、谢尔盖这种超级科学家,因此两大星区并未发展出戴森膜,也没有重点开发单兵战力。

其作战模式以制式战舰为主,分别为双轮战舰与三角战舰。

其武器水平与战舰性能,总体略弱于陈锋抵达之前的太阳系战区,但各有千秋。

比邻星舰队的长处在曲率飞行动力上,可以通过持续加速达到刚好一倍光速,某种意义上,这已经是初级的真正曲率飞行了。

能得到这项成果,倒并非比邻星的科学家比太阳系内的科学家更聪明,只是刚好因为比邻星系中有一个超高速自旋的特殊小卫星。

在这卫星附近的极小范围内分布着一种性质极为独特的结构力场。

比邻星的科学家们通过长年累月的考察研究,不断加深对这自然现象的认知,提高对统一力本质的了解,最终的成果便体现在这双轮战舰的初级曲率飞行能力上。

他们将制造引擎的核心金属材料投放到特殊力场内,经过数十年的浸泡与改性,最终制造出来的引擎性能突飞猛进。

巴纳德星舰队的飞行动力略差,与太阳舰队基本持平,但其能量武器的威力更强。

区别于太阳舰队的相位粒子和高能射线,巴纳德星的战舰主炮释放的是一种名为奥氏射线的特殊能源,其穿透力与破坏力远强于高能射线和相位粒子,并且弹道速度竟能达到15倍光速。

巴纳德星科学家之所以能开发奥氏炮,仰仗的却是巴纳德星系内一块大型陨石。

陨石中有一种天然矿藏,可以开采出奥氏同位素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