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蚁衰龄不足赎,泪如飞雪空沾裳。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在网络文学不断兴起,人类甚至可以用显微镜看到水熊虫与h39的时代中,网络作者们遣词造句也总钟爱“小小蝼蚁,安敢……”的句式。

陈锋与钟蕾的讨论,也围绕蝼蚁而展开。

蝼蚁既是人类对自己的自嘲,又代表了某种无限远大的向往。

在这些古语中既有警惕,又有佩服,更有轻蔑。

文人墨客为何总与蝼蚁过不去?

当然不是闲着没事干,而是因为蝼蚁既渺小脆弱,却又真能给人类造成不大不小的困扰。

看似不可一世的人类和其他大型生物在死后,却既会便宜蝼蚁,又会便宜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因为人类的眼睛看不清微生物啃噬尸体的模样,所以不觉得厌恶,但如果看到蝼蚁苍蝇之类的群体盖满尸体,则会既恶心恐惧,又充满愤怒。

但是,蝼蚁在地球上就不该有生存的资格?

当然该有。

它依然是地球“宇宙”的生态循环的一部分。

并且,蚂蚁虽然弱小,谁都能轻易捏死,但千万年过去了,无论人类的影响范围有多广,蚂蚁的物种种群数量并未明显减少,依然无处不在,活得很好。

明明人类、大象、老虎、食蚁兽,甚至一条狗都能给蚂蚁种群造成灭顶之灾,更不用说暴雨和森林大火之类的真正末日,地球的环境对蚂蚁应该是危机四伏的,但事实就是,绝大多数蚂蚁都能安然度完一生。

部分蚂蚁种群还能在平静祥和中延续几十上百甚至上千个世代。

地球上最早的蚂蚁种群甚至能追溯至一亿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