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赖恩,或许在情商上有点偏低,没能察觉到钟蕾的敌意,但他的科学素养和作为学者的本能,会让他在面对质疑与科学讨论时,不由自主的产生相应的自主思维,并表达自己的立场与看法。

在那两人讨论时,陈锋仿佛在饭桌上看到了思维碰撞产生的闪电火花。

这两人的火花都汇聚到了自己这个导体的身上。

更妙的是,赖恩被陈锋的伟大构思彻底勾起了兴趣。

讨论散场时,他依然意犹未尽。

赖恩对陈锋说道:“陈锋,我一直以为你只是一个音乐制作人。现在我要向你道歉。你的追求太伟大了!我愿意和钟蕾一样,成为你的理念的追随者!如果真的能创作出一首这样的歌曲,那么我们就能有选择性的,将其提供给特定的听众。我们可以让专注者更专注,让上进者更上进!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帮助太大了!”

陈锋先点点头。

他又想起千年后的那种残酷的优胜劣汰模式。

他试探性地说道:“其实没必要选择听众?也可以给所有人听吧?让虚度光影的颓废者更颓废,那么可以让这些人早点被淘汰,对文明也是好的吧?”

赖恩当时稍许沉思,并未赞同也没反驳,只说道:“那又属于另一个课题了。我在人类学上的造诣还不够,无法确定剥离多样性最终的结果是好是坏。”

陈锋点头,不再追问。

这个问题,在千年之后,其实也没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当然,赖恩所构想的局面其实只会在前五百年造成困扰。

如果真能做出来,那么五百年后自然必须全频道无差别放送,让每个人都听。

那时候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能消弭《世外之歌》的渗透,保持人类的创造性,就是大功一件了。

因为事情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锋没急着回国,而是在洛杉矶长住了下来,只遥控国内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