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

闻言,徐皇后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几分惆怅:“没有用的。”

什么敬重,她以前也当了真,现在看来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他若还惦念半分夫妻之情,就不会如此对她。她现在知趣点,主动提出过继这事,满足了他的心愿,他还会放过徐家,不然下一个遭殃的是谁可不好说,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的,伴君如伴虎,这话果真是不假。

徐皇后深吸一口气,落笔:臣妾徐氏今有一事起奏,武亲王周平正自小丧母,孤苦伶仃长大,年少有为,护国有功……望陛下怜悯,成全臣妾一片爱子盼子之心,成全臣妾多年以来的夙愿!

写完了恳求将武亲王过继到她名下的信后,徐皇后交给余嬷嬷,让她封上,然后拿着信去求见兴德帝。

兴德帝看完信后,果然非常高兴,当天晚上还去了坤宁宫陪徐皇后。

次日早朝,兴德帝让孙承罡宣读了徐皇后的奏折,然后问道:“诸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朝臣全都哑了。

皇后娘娘是陛下的原配嫡妻,若是将武亲王过继到她名下,那武亲王既是长子也是嫡子,还有谁能越过他?陛下这意图太明显了,估计下一步可能会下旨立武亲王为太子吧。

对于纯臣来说,立谁都一样,武亲王有军功,名声好,若是过继到皇后膝下,就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再合适不过。甚至依他们看,陛下早该立储了。陛下年纪不小了,诸位皇子也长大了,早日立下储君,恪守本分,也可避免皇室争斗,还能提前培养太子,于国于民都有利。

可对于那些跟其他皇子走得近,甚至悄悄下了注的大臣们来说,就有些接受无能了。这样一来,其他三位皇子还能跟武亲王争吗?必然不能啊。

以后武亲王登基了,会不会冷落甚至是清算他们呢?

而且这些人还不在少数,因为武亲王母家是没任何助力的,他年少就离开了京城,在京城中没有什么势力,最近虽有些看好他的朝臣投了投名状,但到底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