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7页

前些日子,他与弥使用海神类的方式交流。在那一个瞬间,他似乎真的获得了某些海神类的特性,思维突破了原本的一些界限。

在那种状态之下,新蹦出来的灵感自然也被弥共享去了——话说回来,如果使用这种方式做学术交流,那关于知识产权的纠纷一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只不过,以弥的性格,自然不会将这些“点子”据为己有。

而就在那短短的几分钟之内,王崎确实抓到了一丝灵感。

一丝来自于算君的灵感。

在那么几分钟里,他消除了对连宗算学固有的观念,真正以连宗的思维去思考算君的那几篇论文。不可计数的思维死角被突破,而他对算学的认识也因此更上一层楼。

然后,无数的光点出现在意识的海洋里。这些图像,全部都是某种合金的衍射图像。

然后,光点被抽象化,变成无数只有一个概念的质点。而这些高度抽象化的质点,在拓扑的原理之下,不断的进行变化。

“不过是‘对称’呢……至多也不过是超对称的范畴。”

——没什么了不起。

当一个数学家谈到对称的时候,他指的往往是群论、群表示论、代数及微分几何框架中的对称性。

通过对称性,修士们便有可能无需真正理解支配一个体系的物理学定律,或即便理解也无需能够求解动力学规律就能得到有关体系的信息。这就好比“天平”——一个基于“对称”而存在的小小工具。通过天平,一般人也能够很简单的理解两边托盘上物体哪个轻哪个重,而无需借助复杂的引力理论进行计算。

在物理学领域,“对称性”也是极为重要的课题。

而群论,代数、微分几何,全部都是王崎这一两年内重点研究的课题。

换句话说,这个问题难不倒他。

“焚金谷在处理晶体衍射图像的时候,使用的是传统的思路。他们在思考‘波’在晶体内的传递。”

“但是,这种思路往往只能在经典的晶体当中实现。若是遇到一些对称性非常诡异的‘泛晶体’,那这种思路就束手无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