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页

日月同辉!

不论在哪个世界,哪个朝代,日和月总是对立的,一个代表着白昼,一个则代表着宁夜,日月更替,则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但在这一刻,在饮马湖畔,却同时出现了烈日和银月,令人叹为观止!

月光的出现顿时给场间带来了一丝难得的凉爽,以及无比寻常的静谧,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便随着苏轼的浅诵之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话音落下,空中的金日与明月开始相互轮转交替,就像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日升月落,日落月升,又仿佛历经了几世寒暑,昼夜更换,终于达到了一丝微妙的平衡,共御圣空。

于是在整个白马湖畔则出现了一番更加绚丽的景色。

一半光明,一半幽暗。

以王羲之与苏轼两人身距的中心,自白马湖畔直达百里之外的不朽之域,被划分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湖水一半温热,一半清寒。

柳树一半鲜绿,一半墨翠。

王羲之的身上沐浴着烈日金光,宛如一位远古降临的神明,眉目之间满是圣洁之意。

苏轼的头顶笼罩着静月银辉,就像是一位归隐山林的圣人,神色之中满是慈悲之意。

同一时间,两个世界开始相互碾压、碰撞,烈日希望将光明普照世间,而银月则希望将一切重归夜幕。

苏轼看着王羲之眼中的熊熊战意,嘴角似乎掀起了一抹欣慰的笑意。

场中只有司马迁看到了苏轼唇角的微笑,于是他知道,这场战斗,胜负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