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页

《妈妈咪呀》作为典型的歌舞剧,浪漫的爱情自然是影片的主题。

女主角与母亲相依为命,不知道谁是她的父亲。

她很希望父亲能够亲自在婚礼当日将她的手交给她的丈夫,于是在出嫁之前,她偷看了母亲的日记,发现她母亲有三个情人都极有可能是她的亲生父亲,在情急之下,她便根据她找到的旧信件地址,寄了三张请柬邀请他们参加她的婚礼。

影片的歌曲都是伴随音乐剧流传极广的曲目,虽然出现在电影中的版本不可避免的进行了重新编曲,以便风格更加接近于流行,但当第一首歌唱响时,很多熟悉的观众就随着音乐轻声哼唱起来。

包括梅丽尔·斯特里普、皮尔斯·布鲁斯南和阿曼达·塞弗里德在内,所有演员都亲自演唱歌曲,尽管比不上专业水准,却同样让所有观众为之吸引。

尤其是梅丽尔·斯特里普,在片中的演出完全能以“忘我”来形容,穿着工装裤引吭高歌、蹦蹦跳跳,可圈可点之处甚多,全然不像个60岁的女人,表现得绝对敬业。

脍炙人口、激动人心的音乐可谓《妈妈咪呀》的关键。

而在音乐之外,影片还有个不错的故事,起码是符合大众审美的故事——两代女人不同的爱情观,以及轻率的爱和成熟的爱所产生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然后再在中间穿插了友谊、身份的注解以及愿望的达成。

这样的内容设定肯定能够在大部分人的心中引起相应的共鸣,对任何年龄段、不分男女、不论国籍,都能产生一股不容忽视的吸引力。

好吧,其实这些都是扯淡。

大家都是来看唱歌的,女魔头抽了,詹姆斯·邦德抽了,全世界最惹不起的女儿也抽了……

美景如梦如幻,大牌们集体抽风,小情人打情骂俏,还有一堆不靠谱的群众演员……

环境太舒适,气氛太祥和,感情很丰富,音乐很美好,舞蹈很奔放,妈妈很可爱,女儿很乖巧,詹姆斯·邦德很英俊。

所有的人都太可爱,这种情况下,电影很容易制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来感染观众。

那就是不去思考。

考虑什么深沉?考虑什么人生意义?考虑什么哲学思辨?考虑什么电影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