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此刻是灵光一闪地悟了,皇上要他说的是藩王的处理事项,对这个问题皇上的胆子着实很大。温体仁马上就把钱谦益给踢出了脑子,开动起了脑筋,怎么才能问藩王要到田地呢,关键是好好地要人家把收到腰包中的东西拿出来,这样的事情换了谁谁也不愿意。

虽然已经有了福王的事情在前面,但事情不到临头,人总是不愿意面对现实。就怕那些藩王根本不肯拿钱,难道要把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面。

“皇上,臣以为藩王们在封地已久,对于外面的事情关心的不多,也不知道世道艰难如斯,皇上请他们捐献银钱,他们多半难以心有所感的响应。”

朱由检看到温体仁终于反应过来了,这人总算不傻,知道关键在哪里,“你们早上闹的厉害,朕后面的话还没有说。也不是平白无故的问他们要银子,总是有道理的,温卿家你可知道灾民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温体仁急速转动了脑子,受了灾荒的百姓与藩王的封地,咦,这样一想,还真的有些巧合,灾民最多的陕西与河南一带正是藩王封地多的地方,而大明的封地基本都在中原与偏北方一带,江南与沿海生活富足的地方基本没有,偏偏也正是北方一带因为粮食歉收的原因灾民也特别的多。

难道?!温体仁后脖颈一寒,原来要死的人不是他。“流民多半都出现在宗室的封赏之地,臣以为藩王不理朝政,也就无视了百姓的生活。如果让他们明白百姓的日子艰难,那么他们就不会在坐视不理了。”

“温卿家说的对,那些宗室因为祖制,手中也没有兵权,也不能参与政事,就连买卖这样的事情也是不能做的,他们与外面的联系越来越少,自然就不懂民生不易。所以你们这些大臣,不要总是为了七年前的事情纠缠不清,有什么意思呢。攻歼来去,百姓都得不到一斗口粮。朕希望温卿家你这般做事仔细的人,既然有能力去研究七年前的案子,还不如让藩王看清眼下的情况。朕听说陕西那里可能会出现一点问题,这样可不好,眼下旱灾不断,要齐心协力才行。”

朱由检此话落下,温体仁才在进来之后第一次看到了皇上的神色,这比在皇极门前面距离皇上近多了,他忽而就在心中苦笑了起来,够傻的,他们都够傻的,就算是做到了首辅的位置上面,恐怕也不过是皇上推出去的一个靶子,想要握住实权,恐怕还没有低头做事的毕自严与徐光启得皇上的心意。但是即便如此,他仍旧想要入阁,想要做温首辅。

温体仁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脑子放空的离开了乾清宫,而朱由检的言犹在耳,只要谁把银子弄了回来,谁就是真的爱民之人,才有能力做到首辅的位置上面。再说要的又不是朝臣的银子,相对而言,割了藩王的肉,你们心痛什么,若是心痛,难道是想要效仿福王暗中勾结朝臣,心存不轨之事。

经此一事,温体仁知道自己要想高升,不能再与周延儒混在一起,只有成为一个孤臣,自古孤臣又有几个不是背负着骂名满满。他在第二日就等来了皇上将章允儒革职的消息,这件事情里面到了最后,只有章允儒一个人被做了炮灰。而温体仁升到了礼部侍郎,督办藩王捐款一事。

去问藩王要钱的责任落到了温体仁的身上,他知道这活不好做,但硬着头皮也要上,把皇上的圣旨就这样传达了下去,外加不断催款。

福王府最后落了一个家产全部没收,福王留下的一大家子都被贬为平民,禁足在原先的福王府中的结果。而不要以为就这样每天让他们吃着粗茶淡饭就能赎罪了,朱由检的旨里面,凡是福王府中的男子都要下田做农活,看着产出粮食的多少,在来谈减免罪行的问题。而女子就青灯古佛的每日抄抄经书,为了饿死在洛阳的百姓超度祈福。

这个惩罚说是仁慈,相当的仁慈,没有杀人,更加没有充作军妓,或者什么边关苦力这样的变态项目。但对于福王府享尽荣华富贵的人而言,就是一等一的折磨,没有了好吃好喝,还要过着与贫民一样的日子,何其悲苦。

而关键是他们曾经的良田,都要被给还给百姓了。朱由检下旨说,那些被迫流亡的人还是回去吧因为福王封赏的良田都被朝廷收回,但是皇上知道百姓生活不易,为了真的替福王洗清罪孽,让他能在地下获得新生,请百姓们帮帮忙,就回去种田吧,等到看到你们吃饱喝足的时候,福王的罪孽才能洗清。

此诏一下,按照明朝的八卦消息传递水平,百姓都高兴了,谁不想过安稳的日子,一下子就都想要跑到河南去拿到属于自家的田地。可惜皇上说了这次分东西,限定了是河南原籍的人,其他人再等等,皇上已经在和藩王们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