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页

两千六百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

可以说,黄河水灾之所以这么频繁厉害,有着大半是人为原因。

总之,这一时期的黄河下游因堤防未筑,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或时出现多股河道并存的局面。

黄河没有固定河道的,起码有着三条以上的河道入海,因此那时候水流顺畅,没有什么大的灾害。

但是到了战国中期,各个国家以邻为壑,都想要享受水利趋避水害,开始在自己国内修建大堤……

黄河边的齐国和对面的赵、魏国两国竞相加高黄河大堤。不过在当时,两岸堤距宽达五十汉里,相当于现在四十多里……

那个时候,河道如此之宽,黄河当然不会泛滥了。这么宽的河道足够其随意流淌了。

但是以后生齿日繁,在大堤内河槽两旁淤出的大片滩地上进行了垦殖,修筑民埝以自卫,远者距水数里,近者仅数百步。

遂使河床迫束,河身多曲,淤高迅速,险情迭出。西汉末年今河南浚县境内河道,河水高于平地,显然已成悬河。

这就开始拉开了黄河两千年水患的序幕!

西汉一代河患严重,仅见于文献记载的就有十次较大规模的决溢改道。

一直到东汉明帝时代,王景对西汉末漫流的河水进行全面治理。通过疏浚壅塞,截弯取直,修筑堤防和水门等措施,开辟了一条新道。

这条新的黄河河道线路顺直,有利于泥沙的冲刷,积淤缓慢。而且当时黄河下游存在不少分支,或单独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起着分洪、排沙的作用,故河道稳定……

以至于东汉末年一直到唐朝末年,这八九百年间,黄河再没有出现过大的水患。

当然了,这是在另外一个时空轨迹之中。而眼见着,就在这个时空轨迹,马上就要有了大规模的水灾。

此时,刘胜之在地图上随手画了一笔,这意思就是要人为使黄河再次决口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