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页

第066章 大道论

这竺道孚一时间,张口结舌,想要说些什么。却一句也都说不出来。

刘胜之暗笑,这个时候。魏晋玄学还在颇为低端的形态发展。

而且佛学理论,传入中土的更不完全。一直到后世僧人,不断入天竺,取回经书。这才彻底完善理论,最后发展出彻底中土化的禅宗大乘来。

刘胜之这一套东西,都是禅宗玩剩下来的。问你一个问题,答不上来,便是一棒子砸下去,问你顿悟了没!

心动幡动,磨砖成镜。那都是已经发展到很高级的层次了。

刘胜之正儿八经的辩经,自然不是竺道孚的对手。就玩了这个花活。

究其本来,却是想一枪轰破这秃驴脑袋,然后指着其尸体问道,汝真如在否?

那才叫做潇洒!轻轻叹口气,见着竺道孚一副呆若木鸡的模样,刘胜之又大笑起来。

“大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

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无极时也。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也。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胎中,此太极时也。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

刘胜之滔滔不绝,开始背起大道论来。这却是宋明以后,儒家重新复兴,理学兴起之后,影响佛道,再次理论变革之后的道教理论!

老实说,魏晋玄学还停留在名实相对的阶段。争辩一下什么有无,名实,声音有没有哀乐之类的话题。

其实,还是在非此即彼的很为低级的辩论层次。而没有彻底的解决问题。

而在后世,随着佛教禅宗的兴起。佛教彻底中土化之后,影响儒门,吸收佛教思想,而有宋儒复兴。

再之后,反过来又影响佛道。如此三家理论,更是完备。已经从理论上解决了这许多魏晋玄学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刻,刘胜之直接引述大道论,用着道教理论。来解释真如有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