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肯定不会允许外人指手画脚,后来就宣布了禁教令。

同时也派人去罗马,是要好好说道一番,但因为路途遥远而尚未有回应。

为什么会发生这场冲突?

归根到底还是利益。

教会内部有不同的派别势力,不同派别背后的欧洲国家势力亦不相同。

最初来华的派别单一,进入东方后认为要适应包容当地风俗习惯。

随着海贸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洋人前往东方。

他们分属不同教派,而有人的地方必有利益斗争,不同传教理念让教派之间无法避免地产生冲突。

除了教派之间争夺利益,站在大清的角度也必须看到了教皇宣布禁约背后的欧洲中心主义傲慢。

对方傲慢,我方肯定不能惯着。

仅仅禁教却不够,更要了解对方究竟凭什么傲慢,是狂妄自大或是真的有所依仗?

如果交恶与冲突是历史必然,那么更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因此,雍郡王有充足的理由西去欧洲。

如今,来大清经商者以英荷为多数,但它们不一定是欧陆最强,法兰西等国的实力又如何,欧罗巴诸国孰强孰弱?

已知几个国家成立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各自设立据点。若说欧洲尚远,南洋却近,它的现状又是什么样的?

这些问题不能指望传教士讲清楚。

南怀仁嫉妒戴梓的火器制作天赋,诬告其私通外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