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准备的,我们都做好准备。在孩子备考时,切忌给他们太多额外的压力。”

乌拉那拉氏不蠢,懂得听话听音。四爷应是在饭桌上看出她的情绪焦虑,这就特意来了正院。

为了让她缓一缓平复情绪,不要带着一肚子烦忧去叮嘱弘晖入宫注意事项。

想起当年选秀,她第一次入宫时非常不安。

当时额娘很紧张,在她离家前夜絮絮叨叨叮嘱好一长串,让她也跟着更加紧张。事后回想,那时确实希望额娘能更镇定一些,她就能汲取到心安的力量。

由己及人,乌拉那拉氏反应过来,如果她在情绪过度焦躁时与弘晖谈话,并非明智之选。这会感激地看向四爷,又生出了些许歉意,刚才还觉得四爷来正院很烦人。

乌拉那拉氏真诚地说,“妾身都明白,谨记爷教诲。”

武拂衣微微颔首,“你记住就好,都是为了孩子着想,注意方式方法。你自己也别太累着。等忙过这段时间,不妨去潭柘寺散散心,或是去想去的寺庙。且放宽心,想你一直与人为善,必是善有善报。”

话到此处,似乎顺势而问。“以往也没有细问,福晋自幼礼佛,是不是有什么契机?”

乌拉那拉氏一时充楞,这问题把她被问住了。

向佛,还要有理由吗?仿佛生来就觉是该做的事。

诵读佛经,让她心静。

以往,身边的嬷嬷总是夸她仁善,她却没多少欣喜或自傲,有时还觉得刺耳。

因为善待府里其他女人的孩子,并非大度到视如己出,只是单纯觉得能积德罢了。

读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中《考城隍》写:“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乌拉那拉氏说不清楚,这话是不是在讲她。反正打小似乎就懂得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而茫茫红尘尽是汪洋苦海。

如此一来,岂会在意四爷宠爱自己与否,唯有经书才能看到一丝达到彼岸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