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李老大要进城

还炒了腊肉白菜。

李海军醒了之后,开始洗漱,吃饭。

看着李父什么都不舍得扔,锅碗瓢盆的进城买还需要工业卷,李海军就道:“爸,你找点麻绳,到时候把杂七杂八的东西装在麻袋里,捆在车上。”

李父点点头。

“您不吃饭啊?”

“你先吃,我先收拾,等收拾利索了再吃。”

李父:“军儿,家里还有一百多斤棒子面怎么办?”

李海军:“跟人换细粮,咱吃点亏也行。”

李海军不吃粗粮,特别是棒子面。

李父:“听你的,就是怪可惜的,这么多棒子面能吃好些日子呢。”

“爸,吃喝您就别担心了,到了城里我供您吃细粮。”

“我现在都不吃厂食堂,自己开伙。”

李父摇头撇嘴,儿子太败家,这才进城多久啊,也太飘了。

李父把自己的旧衣裳拎着,虽然是打了补丁的,但送人还是有人愿意要的。

做新衣裳需要布票,在乡下弄点布票很难得,因为他们没有渠道。

不像城里人供应布票。

李父不想惊动李老二跟李老三,就把衣裳送给了邻居。

“虎娃,翠花,我要跟儿子进城了,咱们邻居这么多年,平时关系也处的最好。”

“我家里有一百多斤棒子面,我想四斤棒子面跟你们换一斤细粮。”

翠花:“李老大,你终于熬出头了,跟着儿子进程享福了。”

虎娃:“老大,我倒是很想跟你换,可我们家也没几斤白面啊。”

李父:“腊肉也行。”

李父知道只要不是粗粮就行,儿子不吃粗粮,女儿的嘴最近也被养刁了,怕是以后也不爱吃粗粮了。

虎娃点头:“那行,腊肉怎么换?”

李父:“一斤腊肉换十斤棒子面。”

翠花:“这么换你也太吃亏了。”

李父:“咱们之间亏不亏的没关系,几十年的老关系了。”

“军儿不吃粗粮,莫不如跟你们换了,你家孩子多吃得多。”

翠花:“那行,谢谢李老大了。”

李父:“客气啥,不过我不在家,我们家没人了,房子还要麻烦你们平时照下。”

“主要是别让外来逃荒的流浪汉住进去,其他倒是无所谓。”

虎娃:“这你放心,咱们就隔着一个栅栏,你家有什么情况我们都能听得见,看得见。”

李父:“我家的自留地你们种不种?”

“要是种菜的话,每年秋收的时候给我分两成就行。”

“要是不种的话,我就找别人问问。”

虎娃激动道:“怎么不种,种,必须给我种。”

“可是你家自留地里的白菜土豆子的种子已经撒下去了啊。”

李父:“没事,便宜你了,就按照我说的,秋收的时候我回来取两成,剩下的都归你们家。”

“嘿嘿!”虎娃笑道:“那感情好。”

“对了,你什么时候走啊,咱们哥俩喝点?”

李父:“今个走,酒就不喝了,事就这么定了,你们忙着吧,一会儿还要上工。”

虎娃跟翠花亲自把他送回家,主要是去李家取棒子面。

李父跟虎娃家换了腊肉,一百多斤棒子面换了十几斤腊肉。

白面他们留着年底包饺子,李父也就没换。

虎娃跟翠花感叹:“李老大真的是熬出头了,闺女刚进城读书,他这也跟着进城享福了。”

翠花:“这一百多斤的棒子面,够咱家吃上好久的了,你装进米缸里,找个石头压住盖子可别让耗子给磕了。”

虎娃:“放心吧,我去把腌酸菜的石头盖上,保证万无一失。”

李家这边,李海军吃过早饭准备抽根烟。

突然发现兜里多出来一沓钱。

数一下整整五十块。

想了半天,李海军觉得这是昨晚牛书记放在他兜里的。

这是感谢费,那句不让你白忙活的承诺。

李父回来后也开始吃饭。

“爸,您这饭量也不行啊,别舍不得吃,剩下了咱们也没法带走。”

李海军知道李父是习惯了,有好吃的舍不得自己吃,习惯性的留下来给孩子们吃。

李父点头,然后开始大口的咀嚼,吞咽。

吃着劲道的鸡蛋饼,吃着嫩滑的鸡蛋羹,再来一片炒腊肉。

李父感叹,细粮,猪肉,鸡蛋谁不爱吃?

他也爱吃啊,这顿早饭李父吃了平时的两倍,舒服的打了个饱嗝。

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对于这个时候的人,吃饱饭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