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逍遥篇

建业再次陷落,乱贼闯入宫廷,将皇城糟蹋得遍地残垣。

大掠三日,死伤无数。

北齐在干嘛?北齐自顾不暇。

秋收之后,北原大漠的游牧与夷狄打着秋风就来了边关,悍然叩关,欲要劫掠北境数十府县。

本来此事可大可小,在南征这一大好时机下几乎可以被无视,抢便抢吧,这群马上蛮夷来去匆匆,喂饱了就会离去。

相比之下还是南梁富饶的土地更吸引满朝公卿与齐皇的目光。

然后,大齐起家之地‘郁林府’毫无意外被破,那里埋着最早一批立国时候出身此间的王公贵族。…

包括几位先王。

几乎算作祖地一类。

如今被破开,茹毛饮血的夷狄可不管这些门道,只要值钱的,掘地三尺也要全数拿走!

挖坟掘棺、破土开墓!

好在这些只是其中部分部族,探明并挖到的大墓不多,其余都忙着收拾各府县得来的金银细软,顾不上与死人打招呼。

然而齐国的脸上还是被狠狠扇了一巴掌。

虽然少有几位大人物被掘坟,几位先王也完好,可游牧而居、多以天葬习俗的北民此事干起来没个轻重,让满朝多是世家勋贵的齐国心惊胆战!

你袭扰就袭扰,挖坟做甚!?

“不知礼!何等蛮横!”

“陛下!微臣请发兵征讨!”

“不可忍啊陛下,胡人作乱郁林,甚至有列位国公的祖上遭遇不幸……”

群臣哭诉哀嚎,仿佛被挖的是自家祖坟,实则跟他们没关系,这些人多是后来起势,非郁林出身。

有趣的是,作为受害一方的八国公等人反而静默哑然,老神在在。

挖坟是个技术活,尤其在当事之人不知道或遮住半只耳当做不知道的时候,如何心照不宣将该挖的坟挖开,不去碰不该碰的,这些都需要丰富的经验……以及一定的运气。

隔着京城近千里的郁林里,一群不识几个大字的胡人夷狄自然不会理解这些头头道道,一旦发现了坟墓,观其规模,专挑大的挖!

朝堂上,皇帝不做声色,八国公耐着脸,几个想要提出南征要事的刚出列半步就被挤了回去——文臣们纷纷出手,嚷嚷着要教训这群蛮子!

可谁去?反正文官不会提刀杀人,还得落在武将头上。

北朝最能打的高言弘在河间,与南朝最能打的严崇岳——至少他们认为这位老将老而弥坚——两人斗得正欢,分不出余力北上。

那么……

“安国公,南线如何了?”

皇帝发话,看似问候南线战况,实则也在试探,或者说心中有了定论。文臣咂摸出味道,开始附和着献言献策,反正不用他们上战场。

哼!

闷哼一声,震得众人一愣,霎时间殿上鸦雀无声。

安国公今岁年逾五旬,却健硕,大步向前,语气铿锵有力。

将南线的战况一一说来,众人知晓这位与高言弘有不浅私交,身手不差,没想到口才竟也如此好。

不说天花乱坠,但足够清晰明了。

满朝文武都基本能听懂,也在短短时间内知晓河间的局势。

“唔,既然无妨,又见那蛮人为非作歹猖獗不已,便伐之!”

皇帝这才拍板,八位国公多数面色不是很好看。

河间的局势好吗?可真谈不上。

何况梁人的都城沦陷乱贼手中,危亡于一时,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八国公以武立家,压了太多筹码在这次的南征上,包括之前弹劾高言弘的奏章等也都是他们齐力才压下。…

此时回退,损失难以计数。

但皇帝显然已经看见他们的动作,为了那近乎本能的平衡,维持朝堂上的力量不至于倾倒向一方,必要新的一群人顶上来,分澜部分话语权。

文臣不堪造就,那么剩下的便只有从内分化这一条路了。

出了大殿,八位国公面面相顾,默然不言。一旁的四位王爷倒是好心情。

“向北?向南?”

“各位国公不妨议一议?熟与前往?”

……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