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众生妙觉经

“欢喜教,若所言为真……应当是释教那些人。”

说话的是另一位,麾下有数只商队常年跑商,见闻不浅。

见得身前年轻道人似乎有些好奇,这位面庞略显发福的商人笑着说起释教的来历。

比起名不见经传的欢喜教,释教名头要大不少。

“百多年前,那时还是武赵在位统御天下,释教自北方传入。”

新入的释教与道门接触,两者经义与理念天差地别,不少地方甚至有所矛盾。

彼时道门势大,尤其北方的道士奉行真一道脉的很多,都是能动手便不跟你胡扯的主,比起乾阳道的脾气还要火爆!

“两方斗了几年,大江以北的道派道观都派了子弟门人助阵,包括一些南边儿的大派亦是同样。释教寡不敌众,没多久就被赶回了漠北。”

说到这里,刘师伯接过话头,“老夫听老辈武师说起,当时大赵朝廷也不待见这群秃脑袋,因为他们不录民籍、不侍官衙、不奉税金、不履田亩。”

陈屿想到眼下的道士似乎都只占了最后两者,录籍造册是每位正经道士都会主动去做的,否则就要被官衙划为野道、假道。

旁人打杀了都不犯法那种。

不在册便非国朝子民。

一如之前正元观所办的法会,海云观便只给在册之人递上了邀请。

天下虽眼见着混乱起来,但道门上头盖着几方顶尖道统,真武山、正阳观等。

这规矩从数百年前就立下,由大派牵头遵循,至今除了乱战年代外,即便改朝换代多次,亦从未废止过。

“不过释教后来还是传入了。在此间扎了根。”

陈屿这才知道,原来在那场斗过后又有三四十载,直到五十多年前,又一群穿着袈裟的和尚到来。

恰逢神器易鼎,烽火连天。

道门众人各忙各的,大都在保命保传承,一时间未能顾得上对方,这才让其落叶生根,发展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