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肯定是最基础的用来认字的课本,表音符号肯定是要加上的,但那些需要学生辨明的文字到底该以何种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才能让他们学得更好更快更专注,就是他们需要考虑的了。

范睢等人想起自己幼时启蒙,直接提议拿《论语》等名家典籍当做启蒙书籍,好让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以后学得更快。

但这个提议却在一开始,就被赵馨否决了。

“这太难了,还有许多生僻字。”赵馨看完《论语》全本便止不住地摇头,“你这完全是让孩子死记硬背,效果肯定不好。”

范睢倒也不坚持:“但若不用论语,难道用《字海》?”

一口气将所有文字都学完?

赵馨仍旧摇头:“当然不行,《字海》比《论语》还不如呢。论语好歹是成词成句的,学生学起来容易联想,认识的字时常复习,记忆总比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更深刻。”

她几乎是立刻就想到三百千。

所谓三百千,便是《三字经》《百家姓》与《千字文》,这三本书的内容简单好懂,且朗朗上口,关键藏着许多典故故事,用来启蒙最合适不过。

可惜三百千如今尚未成书,里面的许多典故如今都还没有发生。

想要修改吧,工程量太大,无异于重写一本。

尤其是《百家姓》这一本书,想要成书还需要到中原各国调查。

可这时候正是姓氏蓬勃发展的时候,《百家姓》里面的许多姓氏甚至都还没有出现。

有没有一百,都是个未知数。

三百千没办法使用,赵馨便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启蒙的那些课本。

她找到范睢与吕不韦二人,提出了课本内容全部以简单的故事呈现,要用最简单的文字写,但故事又必须足够有趣,至少可以吸引小孩子主动去学认字,最好还能让学生读过之后学到点儿什么。

科学知识,历史典故,做人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