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来帮忙建房的村民连忙找谢琅。

谢建业忍不住问:“春娥做出来没?”

“做也抢不了。”谢琅见他们这么着急又想叹气,好在这次忍住了,“别说春娥,咱们村的人都做,该是谁的还是谁的。”

这话里正不懂,“说详细点,让大家都听听。”

“做豆腐那么苦,没有伯文哥的力气,又不像我大哥和二哥打过铁,不出三天就得累得腰酸腿疼。”谢琅道,“赶上阴天下雨卖不出去,再愁出病来,赚的钱不够买药,谁还做。

“我娘以前说,想赚钱就不能怕苦怕累,还得一直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豆腐做的比别家好也没人买。人嫌你不守信。”

谢仲武的妻子做出豆腐也没藏私,村里人谁去她家学她教谁。最后只多了三头驴,就是因为大部分村民怕坚持不下去,赚不够本钱。

谢琅的一番话说到所有人心坎里。

谢建业也不担心谢春娥抢生意,因为她快生了,她丈夫一个人挑着豆腐去城里卖,一天最多卖四板,跟谢大郎的一板车没法比。

赶明儿谢春娥生了,她公婆再累得直不起腰,她丈夫别想再去城里,只能做一点在村里卖。

这点泥瓦匠人也懂,“他家如果也买头驴呢?”

“春娥的公婆身体不行,等春娥的男人去服役,她有驴也没法去城里卖。”谢琅道。

每年五六月份,二十岁以上,五十五岁以下的男子都要去给官家做一个月工。

众人听到这话就问谢建业,“你多大了?”

“我也得去。”谢建业最近满心满眼全是豆腐,也把这点给忘了,“我明儿就教大郎他娘赶驴驾车,让她们婆媳几人去城里卖豆腐,我家那闺女在家里做豆腐。”

近来发生太多事,里正也把服役的事忘了。谢建业说完,他就开口说:“明天跟我去南边把村学建起来,我就找夫子来给孩子们上课。”

“什么样的夫子?”谢建业的妻子姚桂芝忍不住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