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里正顿时觉得不好意思,“我不知道。”

“不知者不怪。”谢琅笑道。

里正见此,不敢再多话,端是怕又戳到他的伤心事,他一气之下不买了,“我这就去安排。你要不要跟我过去看看?”

谢琅望着天上的太阳,“不了。家里还有点事,午时前必须赶回去。”

“那我送送你。”里正一直把谢琅送到村口。

谢琅等他走远,立刻拐到渭河边,趁着小七没注意,往河边扔几根细长的竹子。

走到河边,把小七放地上,谢琅就脱掉草鞋,挽起裤脚,对小七说,“我去抓几条鱼,留咱们晌午做着吃。”

汉初民风开放,还没后来那么多条条框框。父母仙逝,做子女的守百日孝就成了。小七是谢元的孙子,不是儿子,昨天又成了谢琅的孙儿,他又只有四岁,跟着谢琅吃点鱼喝点汤,没人会怪他。

暂时没法炒菜,刚才去温家里的时候谢琅看到一个水沟,就想到抓鱼吃鱼。

初春时节,渭河水冷,谢琅身体单薄,不敢在水里待太久,仗着蹲在岸边的小七看不见水里情况,从江山图中放一条鲈鱼出来,穿到竹子上。

鲈鱼很大,不算鱼尾和鱼头,按照汉朝的尺子量也有一尺,也就是二十二公分。足够他和小七吃的,谢琅就打算上岸。

转身之际,想到温家里的人下午送砖过来,谢建业看到一定会过去帮忙,不喜欢占人便宜的谢琅又在水里抓一条同样大小的鲈鱼,才领着小七回去。

五里路,谢琅抱着小七走一会儿,小七自己下来走一会儿,因小孩腿短,等一大一小到养蚕里,天都晌午了。

炊烟袅袅升起,村子里分外安静,谢琅左手拎鱼,右手抱着孩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一刻内心格外平静。

前世飞机出事前,谢琅打算转业,为的便是这一刻的平静。但他知道,去一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他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安宁。

来到古代得到了,还得个孙子,谢琅推开自家即将破碎的木门,望着随时会倒塌的房屋,突然觉得这一切都挺好。

“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