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办法。

荀宴此前也这么想过,“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方法已不适用于如今的状况,由皇帝亲自出题考验儿子,已是上策。

“不知是什么方法?”

对着荀宴,皇帝缓缓道出他的打算。

国为大城,治理一国,往小了说如同治家,再稍大些,便是一郡、一县。此前两位皇子领职,都是军或六部的职位,且非将领,只需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即可。

再者,他们身为皇子,总能得到诸多便宜,公务于他们而言毫无困难,无需费心。

所以才有了那么多拉|党|结|派的空闲。

皇帝道:“朕欲让他们各领一郡,以一年为期,届时再看他们治理得如何,功绩多少,是否得民心。以此定输赢,选定储君。”

皇帝还道,他选定的并非什么富庶之地,都是些偏僻的穷地方,但绝非无药可救之处。

这才真正是考验本事。

听罢,荀宴目光微闪,心有所触动。

圣上定的这个方法,确实公正。假使能够按照设想顺利地开展,最终选出的人就的的确确初步有了治理一国的本事。

不过,遥远的郡县上任并不容易,光路上都是短则三两月,长则半年一年。

一来一回,这个考验可能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

皇帝问他,“阿宴,你觉得如何?”

“陛下所思所想,自是周到。”

“不用奉承朕。”皇帝道,“朕知道,你向来瞧不上那两位皇兄的做派,认为他们一心钻营权势,不知人间疾苦,无法为百姓谋福祉,是吗?”

“……宴不敢,不曾有过这种想法。”

再耿直,荀宴也知道有些话是不能说的。

“这时候倒油滑起来了。”皇帝笑骂了句,“你的想法,一字一句都写在脸上了。还别不承认,你两位皇兄可都比你会掩饰得多!”

即便是表面莽撞如大皇子,心眼其实也多如筛,皇帝身为其父,如何不了解。

荀宴沉默,不辩解,亦不应和。

他向来如此,说沉稳,却总带着少年的一分倔。

往好了说是有原则,直接点,就是死板不懂变通。

年长如皇帝见了这样的后辈,一面欣慰,一面却也无奈。

“阿宴,你确实太年轻了。”皇帝道,“你两位皇兄是有错,可他们很多做法其实没有问题。身处高位,有时候不是所有利益都能顾及的。不过朕知道,现今无论朕说什么,你都听不进去,所以朕对你也有个安排。”

荀宴讶然抬首,见皇帝顿了顿,缓道:“你也领一郡。”

“先别急着拒绝。”皇帝一看他脸色,就知道他要说什么,咳了声,“朕不是要一同考校你的意思。”

说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话,“不对,也有些。”

言语无常,推倒反复,这不是皇帝的风格,可见他内心踟蹰。

“京的形势,你也晓得。朕如果贸贸然给你安个举足轻重的职位,定会惹来风言风语,你素来好清静,也不会喜欢。”皇帝干脆走了下来,“不如先外放做几年郡官,等有了实绩,朕再提你进京,就不会有过多非议。”

话说出了口,就不那么难了,皇帝是有同时比较三个儿子的意思。

他最近定下的决心,可不只是用考验的方法来取一位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