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

一日三餐 多梨 2338 字 2022-08-17

温崇月客气地回:「谢谢」

回复完之后,他的手机叮地响了一声。

是相隔一墙的夏皎发来消息。

小皎皎:「会议结束了吗?快点出来吃栗子啦,栗子燕麦牛乳也好好喝」

温崇月拿起手机,笑了下,摘掉眼镜,走出去。

板栗不仅适合做甜品,做菜也是一绝。一道板栗炖鸡,汤汁粘稠,快出锅的时候洒上一层小小的青红椒;直接烧排骨、烧鸡翅也合适,香糯可口。

倘若不想再吃栗子炖肉,次日想喝点栗子汤的话,就加山药炖排骨,不想吃肉,就煲斋汤——今年的新鲜甜玉米,粉糯的藕,红枣、腰果,板栗,一块儿大火煮开,再用小火慢慢地炖,出锅前半小时,洒上从云南带回来的虫草花。

不用担心没有肉就煲不出来好汤,坚果本身自带一层油脂,经过长时间的炖煮慢慢地溢出来,融到汤汤水水里。食材的本味都被炖出来,又香又暖,微微清甜,更不用担心嘌呤问题。

这道汤饮口味清淡,健脾养胃,适合淡口的人吃。

夏皎吃掉了大部分腰果。

经过长时间炖煮后的腰果尝起来有点点像莲子,不过口感更细腻,更滑顺。

斋汤斋饭,大多都是讲究吃食物本身的味道。

天然,无负担。

夏皎捧着碗,若有所思:“我好像发现了广东煲汤的精髓。”

温崇月对她的话题很感兴趣:“什么?”

夏皎说:“先处理材料,再飞水下料,一锅炖,出锅撒盐,直接喝。”

温崇月叹气:“下次去广东不要说这种话,我担心他们把你也下锅一块儿煲。”

“没事,”夏皎说,“我又不是福建人,他们不会吃我的。”

她小气,只给温崇月吃。

秋日重,天平山浸染枫叶红,漫山尽野,人流如织。周末里赏红枫的多是本地人,偶尔也会有附近城市的人驾车前行,慕名而来,毕竟天平山是中国四大赏枫点之一。

不单单是天平山,苏州城中处处秋意浓,虎丘、西园寺、文庙,银杏金黄,灿若流金。道前街落满银杏叶,西山村落金叶如雨,整个苏州都要落在这一金色梦乡中。

夏皎的长裙外的外套换成针织衫、又换成长风衣,早晚天气凉,偶尔也会穿大衣出门。虽然有句古话叫“春捂秋冻”,但感冒初好的夏皎得到了丈夫难得的严格要求,必须要带一件厚衣服出门,以备不时之需。

她们深秋的第一次团建,安排了户外徒步。

在大多数人眼中,苏州城是素雅清淡的,但秋天的苏州会被枫叶和印象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明丽如画。

一开始的团建计划是天平山,不过在进行内部表决的时候,发现已经有几个人去过了,这才改了地点,要徒步灵白线。

苏州的山不高也不多,秀气中也不乏嶙峋怪石、险峻山路。灵岩山并不高,夏皎和温崇月来过一次,这里离木渎很近,她还想着木渎那香喷喷的枣泥麻饼,思考着要不要下周再和温崇月去一趟。

在户外爱好者的眼中,这一条从灵岩山起始、经过天平寺、大焦山顶、杈枪岭、目标终点白马涧的徒步线只能算得上入门级,适合那些平时没怎么运动,现在想出来体验体验新鲜感、刺激感的人。

不然,就灵岩山那个修的像小区漫步的山道,适合老年人散步,对他们这些年轻人来说,的确有些不够味。

出发前的装备都是温崇月这个资深户外运动爱好者准备的,可以补充盐分的甘草榄,装一小包,咸柠檬也一小包,应急用的能量饮料一小罐,巧克力能量棒,盐汽水,矿泉水……不行,太重了,皎皎是和同事一块儿团建徒步,不是负重跑,不能带太重的东西。

温崇月斟酌着,将最重的能量饮料取出来,又拿走一瓶矿泉水,不忘嘱托夏皎:“我给你带两瓶盐汽水,你喝完一瓶后,路上要是遇到卖水的,就买一瓶补充上。别等到渴了才想起来买水,你们一路上不一定能遇到卖水的——明白吗?”

夏皎点头。

桌子上摆了一大堆东西,夏皎的户外双肩包容量有限,她看着温崇月专注挑挑拣拣,想让她把东西全都带上,又担心重量太大……

温崇月给她收拾了半天,叹气:“干脆你把我也带过去吧。”